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2008-09--2011-07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博士学位
2006-09--2008-07 东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
2002-09--2006-07 吉林化工学院 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22.01--今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学术委员会委员
2021.11--今 中科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常务副主任
2021.02--今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纪委委员
2021.11--今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学位委员
2019.09--2021.10 中科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2019.04--今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环境党支部书记
2019.01--今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研究员
2013.12--2018.12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14.11--2015.12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 访问学者
2011.07--2013.12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研究工作介绍
祝惠,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吉林省第七批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首批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第七届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生态环境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专家,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评审专家。现任中科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任中科院青促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科院青促会地球科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会长、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副理事长、“一带一路”青年地学网络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学学会湿地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水协会中国青年委员会委员(IWA-China YWP)、国际湿地科学家学会认证职业湿地科学家(SWS - PWS)、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地学分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农村生态环境专委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女地理工作者工作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长春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主要从事面源污染形成过程与机理、污染水体生态净化技术与理论、多介质环境污染协同调控机理、农田和湿地生态系统碳增汇减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面上基金、973计划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子课题、中科院先导专项(A类)子课题等科研项目近20项。获吉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1和第4)、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1和第3),曾获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1篇(含中科院一区19篇、二区9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1篇。以第一申请人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受理5项。受邀担任国际湿地科学家学会会刊《Wetlands》副主编、Cell Press合作期刊《The Innovation》青年编委、《The Innovation Geoscience》《湿地科学》《应用生态学报》《Watershed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编委,曾任SCI期刊《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第五届编委。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
083001-环境科学
083002-环境工程
招生方向
面源污染形成过程与机理
水体生态净化技术与理论
多介质环境污染协同调控
农田和湿地生态系统碳增汇减排
指导学生情况
已毕业研究生:
梁银秀,硕士研究生(2014-2017):中科院东北地理所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
程宪伟,硕士研究生(2015-2018):中科院东北地理所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2017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2017年度优秀研究生
陈 欣,硕士研究生(2017-2020):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2020年度优秀毕业生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2019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第二届面源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保护国际研讨会最佳研究生口头报告二等奖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2019年度优秀研究生
程 锐,硕士研究生(2018-2021):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
第二届面源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保护国际研讨会最佳海报奖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2020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2020年度优秀研究生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2021年优秀毕业生
孙慧,硕士研究生(2019-2022)
在读研究生:
王鑫壹,博士研究生(2021-2024): 第二十一届中国生态学大会优秀报告奖、 第八届青年地学论坛优秀研究生报告奖
王 斌,博士研究生(2022-2025)
呼斯乐,硕士研究生(2020-2023)
冯伟东,硕士研究生(2021-2024)
沈昱廷,硕士研究生(2021-2024)
符晨峻,硕士研究生(2021-2024)
联合培养研究生:
李源,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2-2014)
于婧,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3-2015)
王鑫壹,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7-2020): 辽宁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019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张富曼,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20-2023)
吕姣,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20-2023)
牛婷婷,联合硕士研究生(2019-2022)
靳晓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21-2024)
苗雅琴,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21-2024)
于婧,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9-2023) : 第二十一届中国生态学大会优秀海报奖
Anwar Zab,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22-2026)
杨璐瑶,联培硕士研究生(2021-2024)
其他:
李雨桐,中科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2016年夏)
翁悦,本科生暑期实习(2016年夏)
邹文凯,本科生毕业设计(2019年夏)
张志鑫,本科生毕业设计(2019年夏)
马塬淇,本科生暑期实习(2020年夏)
袁炳钢,本科生暑期实习(2020年夏)
袁鹏俊,本科生暑期实习(2020年夏)
主持科研项目
在研项目
中科院先导(A)项目子课题:水田退水生态净化技术示范(主持人)
中科院“人工湿地水-气协同调控”创新交叉团队项目(主持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区域联合基金:吉林西部盐碱地大规模水田开发的面源污染风险及阻控机制(课题负责人)
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项目 (主持人)
已结题项目
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专题: 栖息地水环境恢复与水质净化功能提升技术 (主持人)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一三五”规划项目课题: 人工湿地污染净化机制及强化技术 (主持人)
吉林省环保厅科研项目:东辽河流域面源污染阻断与水质提升关键技术研发(主持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铁高锰地下水灌溉对水田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主持人)
环保部水质良好湖泊环境保护项目之课题:兴凯湖流域农村、农田及畜禽养殖面源污染负荷调查(主持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子课题:大江大河三角洲大规模围填海活动时空演进过程(主持人)
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人工湿地处理寒区生活污水的强化技术研究(主持人)
中科院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黑土区土壤氮素转化对水热条件的响应及作用机理(主持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外源铁输入对水田氮素面源污染输出影响的同位素示踪研究(主持人)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之课题:面源污染的输出负荷及其对界江界湖的影响研究(副主持人)
曾获奖励
2022年获得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先进工作者称号
2022年荣获第七届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科技奖
2022年带领环境党支部荣获中科院四强标兵党支部荣誉(集体奖)
2021年带领中科院青促会地学分会荣获院优秀分会荣誉(集体奖)
2021年获得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先进工作者称号
2021年获得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先进党务工作者称号
2021年带领环境党支部荣获吉林省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集体奖)
2020年获得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先进工作者称号
2020年获得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2019年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第四完成人
2019年获得中科院长春分院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2019年获得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9年获得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2019年获得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小组(集体奖)
2019年获得中科院长春分院“青年先锋”(集体奖)
2018年获得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7年获得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7年获得第10届环境科学与工程的挑战国际会议(CESE2017)青年科学家最佳口头报告奖
2016年获吉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6年获得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5年获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第二届青年英文学术论坛口头报告一等奖
2015年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5年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第三完成人
2014年获第14届国际水协会"湿地系统与水污染控制"专业学术会议最佳海报一等奖,第一作者
2014年获得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3年获得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1年获中科院"朱李月华奖学金"优秀博士生奖
2010年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五完成人
出版信息
近五年代表性论文:
- XY Wang, Hui Zhu*, BX Yan, L Chen, B Shutes, MM Wang, J Lyu, FM Zhang.Ammonia volatilizati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microbiological mechanisms following th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s in a saline-alkali paddy ecosystem. Geoderma. 2023. https://doi.org/10.1016/j.geoderma.2023.116460
WD Feng, Hu Cui, Hui Zhu*, B Shutes, BX Yan, SN Hou.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an effective nanomaterial to remove phosphorus from wastewater: Performance, mechanism, factors and reusability.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3. http://dx.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3.163757
- J Yu, Hui Zhu*, HL Wang, Brian Shutes, Tingting Niu. Effects of butachlor on Microcystis aeruginosa: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oxicity.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3. 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3.131042
- TT Niu, Hui Zhu*, Brian Shutes, J Yu, CG He, SN Hou, H Cui, BX Yan. Wastewater treatment performance and gaseous emissions in MFC-CWs affected by influent C/N ratio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3.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3.141876
- JF Wang, HZ Zhou, GH Tang, JW Huang, H Liu, ZX Cai, ZW He, Hui Zhu*, XS Song. Reducing the inhibitive effect of fluorine and heavy metals on nitrate reduction by hydroxyapatite substrate in constructed wetladn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3. 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2.130692
- Hui Zhu*, Tingting Niu, Brian Shutes, et al. Integration of MFC reduces CH4, N2O and NH3 emissions in batch-fed wetland systems. Water Research. 2022. 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2.119226
- Jing Yu, Hui Zhu*, Brian Shutes, et al. Salt-alkalization may potentially promote Microcystis aeruginosa blooms and the production of microcystin-L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22. https://doi.org/10.1016/j.envpol.2022.118971
- Rui Cheng, Hui Zhu*, Jingfu Wang, et al. Removal of microcystin (MC-LR)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integrated with microbial fuel cells: Efficiency, bioelectricity generation and microbial response. Journal of Environemntal Managament. 2022. https://doi.org/10.1016/j.jenvman.2022.114669
- Rui Cheng, Shengnan Hou, Jingfu Wang, Hui Zhu*, et al. Biochar-amended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eutrophication control and microcystin (MC-LR) removal. Chemosphere. 2022. https://doi.org/10.1016/j.chemosphere.2022.133830
- Huiyang Wen, Hui Zhu*, Baixing Yan, et al. High removal of efficiencies of antibiotics and low accumulation of antibiotic resistant genes obtained in microbial fuel cell-constructed wetlands intensified with sponge iron.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2.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1.150220
Huiyang Wen, Hui Zhu*, Yingying Xu, et al. Removal of sulfamethoxazole and Tetracycline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integerated with microbial fuel cells influenced by influent and operational condition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21. https://doi.org/10.1016/j.envpol.2020.115988
Xinyi Wang, Hui Zhu*, Baixing Yan, et al. Improving denitrification efficiency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integrated with immobilized bacteria under high saline condition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21. https://doi.org/10.1016/j.envpol.2021.117592
Hui Zhu, Xiangfei Yu, Baixing Yan, et al. Removal of chlorpyrifos and its hydrolytic metabolite in microcosm-scale constructed wetlands under soda saline-alkaline condition: Mass Balance and intensification strategie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1. 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1.145956
Rui Cheng, Hui Zhu*, Brian Shutes, et al. Treatment of microcystin (MC-LR) and nutrients in eutrophic water by constructed wetlands: performance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Chemosphere. 2021. https://doi.org/10.1016/j.chemosphere.2020.128139
Xinyi Wang, Hui Zhu*, Baixing Yan, et al. Bioaugmented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denitrification of saline wastewater: A boost for both microorganisms and plants.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20.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0412020303706?via%3Dihub
Xin Chen, Hui Zhu*, Baixing Yan, et al. Optimal influent COD/N ratio for obtaining low GHG emissions and high pollutnat removal efficiency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0.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59652620320503?via%3Dihub
Xin Chen, Hui Zhu*, Gary Bañuelos, et al. Biochar reduces nitrous oxide but increases methane emissions in batch wetland mesocosm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0.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20308330?via%3Dihub
Huiyang Wen, Hui Zhu*, Baixing Yan, et al. Treatment of typical antibiotics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integrated with microbial fuel cells: roles of plant and circuit operation mode. Chemosphere. 2020.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5653520304458
Xin Chen, Hui Zhu*, BaixingYan, et 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performance by three plant species in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mesocosms. Chemosphere. 2020.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565351932034X?via%3Dihub
Xiangfei Yu,Hui Zhu*, Baixing Yan, et al. Removal of chlophyrifos and its hydrolytic metabolite 3,5,6-trichloro-2-pyridinol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under soda saline-alkaline condition: effectivenes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9.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9419303231
Hui Zhu, Rui Cheng, Gary Bañuelos*, et al. Feasibility of growing Halophyte "agretti" (Salsola soda) as an alternative boron-tolerant food crop in unproductive boron-laden regions. Plant & Soil. 2019.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104-019-04280-x
Yinxiu Liang, Hui Zhu*, Gary Bañuelos, et al. Removal of sulfamethoxazole from salt-laden wastewater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affected by plant species, salinity levels and co-existing contaminant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8.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18302602
专利:
发明专利: 一株以亚硝酸盐为氮源的耐盐反硝化细菌及其应用, 第1作者, 专利号:ZL201910441584.9
发明专利: 一株耐盐的反硝化细菌及其应用, 第1作者, 专利号:ZL201910441591.9
发明专利: 一种提高盐草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第1作者, 专利号: ZL 201510427771.3
实用新型: 一种采集温室气体和氨气的装置, 第1作者, 专利号: 202221922630.0
发明专利: 污水处理过程中实现温室气体和氨气减排的系统和方法, 第1作者, 受理号: 202210802540.6
发明专利: 一种铁钙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除磷剂的制备方法, 第1作者, 受理号: 202211521120.X
发明专利: 一种具有耐盐脱氮能力的微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第1作者, 受理号: 202011077561.3
发明专利: 一种铁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除磷剂的制备方法, 第2作者, 受理号: 202211521446.X
发明专利: 一种降低稻田面源污染侧渗的生态田埂, 第3作者, 专利号: ZL201310373032.1
发明专利: 一种生态调控型人工湿地强化碳氮同步去除系统, 第4作者, 专利号: ZL201510236212.4.
发明专利: 一种新型氨氮吸附材料的制备, 第3作者, 受理号: 201010622074.0
发明专利: 手持式土壤孔隙水采样器, 第4作者, 受理号:201010592968.X
发明专利: 一种用于控制农田排水中氮磷的生态沟渠设计方法, 第3作者, 受理号: 201210504156.4.
发明专利: 高硼生物有机肥及其制作方法, 第5作者, 受理号: 201310250215.4.
发明专利: 一种以水质净化为目的的泥炭藓移植方法, 第3作者, 受理号: 201510309062.5.
发明专利: 一种具有脱氮功能的微爆气型固体碳源湿地系统及工艺, 第4作者, 受理号: 201610147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