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震 男 博士/研究员/博导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子邮件: zfang@mail.ie.ac.cn
移动电话:13718165255
办公电话:010-58887195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街科电大厦1112室
邮政编码: 100190
研究领域
从事新型医疗电子及医学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 新型医疗电子检测技术
无感式(毫米波雷达、压电陶瓷)体征监测技术
基于柔性超声阵列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多模态呼吸慢病监测、评估技术
穿戴式心理压力、情绪、疲劳度评估技术
2. 医学人工智能
医学大数据平台管理技术
新原理、新方法医学信息挖掘技术
多医学领域的数字疗法研究
招生信息
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0809Z1 生物电子学
欢迎计算机、电子、自动化等信息类专业优秀学生申报!
科研项目
慢阻肺急性加重移动预警和管理系统的研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呼吸慢病健康管理平台及智能评估模型构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应急远程医疗人工智能信息管理与指挥系统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老年围手术期风险分级与差异化管理技术方案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多传感器集成信息融合柔性超声阵列传感技术及其血流监测应用研究 国自然
中国医学科学院“个性化呼吸慢病管理创新单元”
多项可穿戴技术相关横向开发和技术转让
简历
方震,安徽巢湖人,博士/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入选中国科学院王宽诚人才奖,中国医学科学院“个性化呼吸慢病管理”创新单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首席专家。基金委、科技部评审专家,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学装备人工智能联盟皮肤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学检验工程分会常委等兼职。
从事新型医疗电子和医学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可穿戴式技术、新原理新方法医疗电子技术和医学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国内率先开展压电陶瓷、毫米波雷达等无感式测量设备在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和慢阻肺等领域的数字疗法研究;完成基于恒定容积法及容积控制技术的无创连续血压及血流动力学检测设备的国内首台套研制;研制系列化穿戴式新型医疗设备,以及基于无线自组网传输网络及平台系统,在“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开展应用,首次实现单兵医疗急救数据贯穿于整个救治链,保证海上医疗救治活动连续性,提升我国海上远程医疗救治水平。
发表论文150余篇(SCI/EI检索13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获授权40余项。第十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金奖。2020年产学研促进会创新成果一等奖。参与HealthCom、COMPSAC、APCOT、ICIA、ICMAN等医疗电子、计算机、传感器相关领域国际会议筹备,并做会议特邀报告和主持会议。担任Computer in industry等SCI期刊的医疗电子技术相关专刊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