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张澍  男  博导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电子邮件: szhang@ihep.ac.cn
通信地址: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
邮政编码: 100049

研究领域


2018年开始负责慧眼-HXMT科学组工作,组织开展慧眼-HXMT科学研究,到目前为止,慧眼-HXMT科学组已经给出180多篇SCI论文。我主导或者有主要贡献的SCI论文几十篇,其中我首次提出了在慧眼-HXMT响应矩阵中处理本底模型的直接解调成像改进方法,使得可以处理复杂本底结构并获得河内扫描观测天图;带领我的研究小组成员基于慧眼-HXMT观测给出了一批重要的发现和结果,例如,首次发现河内超亮X射线源的146keV回旋吸收线结构,由此给出了直接测量宇宙最强磁场的世界纪录,并证实中子星存在多级磁场结构,该结果被媒体广泛报道,并被中国科学院列为2022年科学院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产出;首次用HHT方法给出准周期震荡的分位相能谱;用P2P方法首次给出回旋吸收线随着光度的完整演化关系等。

招生信息

目前已经指导博士生毕业6名,其中4名均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和中科院院长奖(3个院长优秀奖,1个院长特别奖,4个国家奖学金,一个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并均出国开展博士后研究。

计划2025年招收1名博士研究生,开展慧眼-HXMT相关的高能天体辐射机制研究和数据分析工作。

招生专业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招生方向
粒子天体物理

教育背景

1997-07--1999-12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博士后
1994-07--1997-07   中科院高能所   博士
学位
-- 博士
1997年在高能所获得博士学位,粒子物理方向

工作经历

自1997年于中科院高能所粒子天体中心博士毕业,一直开展高能天体辐射机制和数据处理的相关研究工作。在大科学的项目工程方面,参加中国第一个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HXMT的建造工程,在地面应用系统担任副总设计师,负责本底和标定以及科学论证研究工作,并带领团队建造了慧眼-HXMT的两条专用标定束线。作为首席助理,参加中国下一代空间X射线的旗舰项目eXTP(增强型X射线时变和偏振望远镜),组织给出了该项目的科学需求分析论证工作。自2017年慧眼-HXMT发射运行,负责组织慧眼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重点研究黑洞和中子星X射线双星的爆发演化和辐射机制。已经发表了超过100篇研究论文,并主持科技部重大专项的研究项目。带领研究团多取得一些代表性成果有:提出了在响应矩阵中处理直接解调成像的本底和源模型的方法;提出了采用热核暴作为探针研究吸积盘冕的方向,并获得了重要产出;首次在河内超亮X射线源找到了回旋吸收线结构,证实了该类超亮X射线源的中子星表面存在多级磁场,给出了目前直接测量宇宙最强磁场的世界纪录。采用HHT和P2P方法在准周期分位相能谱分析和回旋吸收线的光度演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工作简历
2021-07~现在, 中科院高能所, 研究员二级
2014-12~2021-07,中科院高能所, 研究员三级
2009-01~2014-12,中科院高能所, 研究员四级
2004-03~2004-09,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Research Scientist
2000-02~2002-06,德国慕尼黑Garching马普地外研究所, 访问学者
2000-01~2009-01,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
1999-02~1999-10,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中心, 访问学者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
(1) 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学成就奖, 院级, 2021
(2) 中科院优秀导师奖, 院级, 2017
(3) 中科院优秀导师奖, 院级, 2016

出版信息

代表性论文如下:

Cyclotron line evolution revealed with pulse-to-pulse analysis in outburst of 1A 0535+262, 

      Shui QingCang, Zhang Shu, et al., 2024,MNRAS,528,7320

A phase-resolved view of the low-frequency Quasiperiodic Oscillations from the black hole binary MAXI J1820+070,  

      Shui QingCang, Zhang Shu, et al., 2023, ApJ, 957,84

Back to business: SLX 1746–331 after 13 years of silence, 

      Peng Jing Qiang, Zhang Shu, et al., 2023, ApJ, 955,96

Insight-HXMT Discovery of the Highest-energy CRSF from the First Galactic Ultraluminous X-Ray Pulsar Swift J0243.6+6124, 

      Kong Ling-Da, Zhang Shu, et al. 2022, ApJ, 933, 3

Insight-HXMT observations of 4U1636-536:Corona cooling revealed with single short type-I burst, 

      Chen YuPeng, Zhang Shu, et al., 2018, ApJL, 864, 30





科研活动

2015年以来的主要研究工作:

1 ,    申请获得并于2022年开始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的“天体爆发现象的高能辐射研究”项目(项目预算经费2000万,项目时间2022-2027年),该项目以高能所的慧眼-HXMT和极目两个卫星为主导和牵引,联合国内外天文设备,开展包括X射线双星、引力波暴、伽马暴、快速射电暴和磁星等高能天体爆发辐射的多波段多信使研究。

2 ,    2016-2021年主持完成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 ‘HXMT 数据分析方法和在轨背景模型’的‘在轨本底模型研究’课题(项目经费400万,项目时间2016-2021年),组织给出的本底模型是目前分析慧眼-HXMT数据的基本输入。

3 ,    2019-2022年主持慧眼-HXMT的基金委重点项目(项目经费350万,项目时间2019-2022年),用于致密天体的慧眼-HXMT观测和高能辐射研究,在基金委对该项目的中期评估中获得全优。

4  ,   2018年开始负责慧眼-HXMT科学组工作,组织开展慧眼-HXMT科学研究,到目前为止,慧眼-HXMT科学组已经给出180多篇SCI论文。其中我首次提出了在慧眼-HXMT响应矩阵中处理本底模型的直接解调成像改进方法,使得可以处理复杂本底结构并获得河内扫描观测天图;领导我的研究小组成员基于慧眼-HXMT观测给出了一批重要的发现和结果,例如,首次发现河内ULX146keV回旋线,给出了直接测量NS最强磁场的世界纪录,并证实NS存在多级磁场结构等。

5,     2014-2018年担任慧眼-HXMT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组织并建造完成了慧眼-HXMT的两条专用标定束线。在该束线建造中,为解决束流稳定性问题我发现了单色器传统T结构存在的固有缺陷,并首次提出了利用单色器失谐测量标定在线本底的方法。

6,  自2009年开始参加中国下一代大型天文卫星eXTP项目,并自2019年开始担任该项目的首席助理。组织完成了eXTP的科学目标论证 以及科学需求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立项关键文件。结题评审组组长对我负责的科学论证课题给出如下评价:“参加了很多国内大科学工程项目的论证,认为目前这个项目的科学目标论证是做得最好的”。

      

科研项目
( 1 ) 硬X射线源的辐射特性研究, 负责人, 国家任务, 2011-01--2013-12
( 2 ) XRB高能辐射研究, 负责人, 国家任务, 2015-01--2018-12
( 3 ) 基于慧眼-HXMT高统计观测的XRB高能辐射研究, 负责人, 国家任务, 2019-01--2022-12
( 4 ) 天体爆发现象的高能辐射研究, 负责人, 国家任务, 2021-12--2026-11
( 5 ) 本底模型研究, 负责人, 国家任务, 2016-01--2020-12

指导学生

已指导学生

陈玉鹏  博士研究生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李剑  博士研究生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纪龙  博士研究生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常治  博士研究生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孔令达  博士研究生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王鹏举  博士研究生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现指导学生

税擎苍  博士研究生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赵庆昌  硕士研究生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彭景强  博士研究生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近几年指导学生

自2005共培养博士生6名,在读2名:

 

陈玉鹏:2005-2010, 导师:李惕碚院士,博士副导师,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国际核心期刊论文3篇,现任高能所副研。

李剑:  2008-2013,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国际核心期刊论文5篇,获得国家奖学金,中科院院长优秀奖。毕业后留学西班牙和德国,现为海外优青,任中国科技大学教授。

纪龙: 2011-2016,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国际核心期刊论文5篇,获得国家奖学金,中科院院长特别奖,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奖。毕业后留学德国,现任中山大学副教授。

常治:  2015-2017,同天体中心副主任刘聪展研究员联合培养,副导师:刘聪展。主要研究方向为慧眼HE的标定实验。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国际核心期刊论文1篇,现任高能所助研。

孔令达:2017-2022,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国际核心期刊论文9篇,获得国家奖学金,中科院院长优秀奖,毕业后留学德国。

王鹏举:2018-2023,副导师:陈玉鹏。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国际核心期刊论文4篇,后续投稿发表一作2篇,获得国家奖学金,中科院院长优秀奖,毕业后留学德国。

彭景强:2020-2025,目前已经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文章7篇。

税擎苍:2021-2026,目前已经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文章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