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洪瑞 男 硕导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电子邮件: zhanghongrui@opt.ac.cn
通信地址: 西安市高新区信息大道17号
邮政编码: 710119
综合介绍
张洪瑞,男,工学博士,博士后,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师从詹梅教授(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万人领军),博士后师从张卫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工大副校长)。现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天技术部,主要面向空天光学有效载荷从事空天飞行器结构轻量化设计、航空航天高性能轻量化构件精确塑性成形理论与技术、航空航天关键构件等增减材制造技术等研究,作为骨干先后参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航天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XXXX卫星载荷研制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科研经费充裕。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中国宇航学会会员,在机械工程领域期刊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JOM、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机械工程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共同)发表学术论文7篇,另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3项。同时担任航空制造技术、航空兵器、数字海洋与水下攻防及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ASME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Archives of Civi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cision Engineering and Manufacturing-Green Technology等多个SCI国际期刊审稿人。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天技术部】面向航空、航天、航海、兵器等尖端装备领域国家重大需求,聚焦环境与減灾、遥感与测绘、大气与海洋信息感知、空间与天文探测、目标捕获与跟踪等学科方向开展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在前沿探索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863计划”、国家基础研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院重点、院创新方向性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走过了从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重大工程项目研制到应用示范的创新历程;在民用航天方面,研究室先后承担了“丝路一号”、“厦门一号”、“谷神一号”、FP载荷风成像仪等多颗小卫星研制任务;在国家重大工程任务方面,承担了环境减灾一号、环境减灾二号、遥感十四号、遥感二十八号、高分十四号、嫦娥三号、实验七号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任务,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与支持。
招生信息
━━━━欢迎航空航天大类、飞行器制造、智能制造大类、机械大类、飞行器设计、光学工程、工程力学、力学、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毕业生报考!
━━━━优秀者毕业可本所读博、可推荐至“双一流”高校和“海外名校”攻读博士学位 或 推荐至航空、航天等研究所/央企就业!
招生专业
一级学科(学术型):机械工程(0802)
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一级学科(学术型):080300-光学工程
一级学科(专业型):电子信息(0854)
招生方向
空天飞行器高性能轻量化结构设计
空间光学载荷结构设计与先进制造
先进光学元件高性能成形与精密加工
材料成形理论、技术与智能装备
专利与奖励
专利成果
[1] 一种用于光学成像系统精密金属狭缝防护装置及使用方法. 发明专利, 申请受理日: 2024年11月24日, 中国, 第1作者, 公布号: CN116274584A.
[2] 铝合金薄壁复杂曲母线构件旋压校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发明专利, 申请公布日: 2023年6月23日, 中国, 第5作者, 公布号: CN116274584A.
[3] 铝合金拼接板的复杂薄壁变截面构件旋压成形方法. 发明专利, 授权公告日: 2023年5月23日, 中国, 共同第1作者, 专利号: ZL202111102418.X.
[4] 拼焊板旋压成形曲面构件焊缝偏转测量方法. 发明专利, 授权公告日: 2022年8月26日, 中国, 共同第1作者, 专利号: ZL202110051149.2.
[5] 用于复杂曲母线构件旋压成形的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发明专利, 授权公告日: 2021年6月22日, 中国, 共同第1作者, 专利号: ZL201911353009.X.
[6] 一种旋轮、旋压组件及旋压工艺. 发明专利, 授权公告日: 2021年7月20日, 中国, 第4作者, 专利号: ZLZL202110471112.5.
[7] 建立普旋凸缘起皱预测模型的方法. 发明专利, 授权公告日: 2021年1月8日, 中国, 第5作者, 专利号: ZL201910937991.9.
[8] 基于起皱缺陷考虑的普旋旋轮路径的设计方法. 发明专利, 授权公告日: 2021年9月24日, 中国, 第5作者, 专利号: ZL201910938056.4.
[9] 一种基于旋压的铝合金管件塑性连接方法. 发明专利, 授权公告日: 2020年02月14日, 中国, 共同第1作者, 专利号: ZL201810228181.1.
软件著作权
[1] 深度调峰机组关键管路可靠性评估与检修周期分析软件V1.0. 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21SR0903049.
[2] 基于ABAQUS/Explicit损伤模型分析平台V1.0. 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21SR1433362.
[3] 基于ABAQUS/Standard回弹模型分析平台V1.0. 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21SR1418452.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
[1] Forming the transverse inner rib of a curved generatrix part through power spinning. 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 2019, 7(1): 105~115, 第1作者.
[2]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spinning of thin-walled curved surface parts with 2195 Al-Li alloy tailor welded blanks produced by FSW. Frontiers in Materials. 2021, 8, 809018, 第1作者.
[3] Forming dependence on spin roller paths for thin-walled complex components from 2195 Al-Li alloy TWB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22, 120:3113-3122, 第1作者.
[4] Manufacture of thin-walled axisymmetric components by friction stir welding and spinning of Al-Li alloy. JOM, 2022, 74: 3248-3260, 第1作者.
[5] Forming quality optimization of 2219 aluminum alloy thin-walled complex components based on fracture constraint in spin forming.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24, 133: 433-450, 第6作者.
[6] Comparison of the Strain Rate Sensitivity in AZ31 and WE43 Magnesium Alloys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Conditions. Crystals. 2023; 13(4): 554, 第6作者.
[7] 航天大型薄壁回转曲面构件成形制造技术的发展与挑战. 机械工程学报. 2022, 11(5): 21-31, 第1作者.(高被引综述)
[8] 铝合金大型薄壁异型曲面封头旋压成形研究进展. 机械工程学报, 2018, 54 (09): 86-96, 第7作者.
[9] 旋压成形损伤断裂缺陷预测研究进展. 精密成形工程. 2019, 11(05): 13-20, 第5作者.
[10] Micromechanical behaviour of TA15 alloy cylindrical parts processed by multi-pass flow forming.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2018, 737: 328~335, 第4作者.
[11] Determination of formability considering wrinkling defect in first-pass conventional spinning with linear roller path.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19, 265: 44~55, 第4作者.
[12] A constitutive model coupling damage and material anisotropy for wide stress triaxiality.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2020, 第4作者.
[13] Fracture prediction for metal sheet deformation under different stress states with uncoupled ductile fracture criteria.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2022, 73: 531~543, 第4作者.
[14]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lamellar α precipitation behavior of IMI834 Ti-alloy in isothermal and non-isothermal heat treatments.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22, 32(1): 162-174, 第4作者.
[15] Die filling mechanism in flow forming of thin-walled tubular parts with cross inner ribs.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2020, 58: 832~844, 第5作者.
[16] A new robust theoretical prediction model for flange wrinkling in conventional spinning.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21, 288, 116849, 第4作者.
[17] The effect of strain rate asymmetry on the Bauschinger effect: A discrete dislocation plasticity analysis.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22, 16: 1904~1918, 第5作者.
[18] Rib filling behavior in flow forming of thin-walled tube with helical grid-stiffened rib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22, 119, 2877-2894, 第6作者.
[19] Fracture prediction in spin forming of anisotropic metal sheet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C: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9, 235(24):7743-7758, 第4作者.
[2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forms of an uncoupled damage model as fracture judgment for thin-walled metal sheets. Thin-Walled Structures. 2021, 169, 108321, 第4作者.
[21] Determination of formability considering wrinkling defect in first-pass conventional spinning with linear roller path.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19, 265:44-55, 第5作者.
[22] 基于ANSYS的高温换模装置夹持臂的优化设计. 机械工程师, 2018, (01): 4-7, 第3作者.
[23] 高温换模夹持装置的设计方案与仿真验证. 现代制造工程, 2017, (10): 19-23+145, 第3作者.
[24] 飞机长桁切边柔性夹具的机械设计及仿真.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17, (06): 172-175, 第3作者.
[25] 飞机数字化装配仿真技术综述. 机械工程师, 2016, (10): 1-4, 第3作者.
[26] 生产线仿真技术发展及在航空制造中的应用. 航空制造技术, 2016, (16): 57-62, 第3作者.
[27] 飞机起落架作动筒检测试验台的设计原理. 航空制造技术, 2016, (12): 81-83, 第3作者.
[28] 同步旋转模环旋压成形的数值模拟分析. 铸造技术, 2016, 37(02): 351-354, 第3作者.
[29] 基于ANSYS CFX的航空管件清洗设备管流数值模拟与分析.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16, 45(01): 16-20, 共同第1作者.
[30] 装配仿真技术及其在飞机装配中的应用. 航空制造技术, 2015, (15): 10-13, 共同第1作者.
[31] 弯式尾部接头注塑模具设计. 中国塑料, 2015, 29(04): 107-110, 第3作者.
科研活动
承担或参与科研项目经历
[1] XX光学单元, 参与,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024-06 至 2028-08.
[2] 高分辨率高光谱卫星载荷, 参与,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022-11 至 2025-12.
[3] 复杂XX构建与评估装置使用及保障租赁, 参与, 境内委托项目, 2024-02 至 2024-05.
[4] 可见光XX环境复杂程度描述与分级研究, 参与, 境内委托项目, 2024-02 至 2025-06.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参与, 2016,2016-01-01 至 2022-05-31.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航天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 参与, 2016.01 至 2019.12.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煤基低碳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 镁铝复合板短流程轧制及其壳体构件一体化成形新方法新技术研究, 参与, 2020-01-01 至 2023-12-31.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大研究计划, 钛合金微观组织结构与保载疲劳性能间的关联关系研究, 参与, 2019-01-01 至 2021-12-31.
参与学术会议
[1] 参加2024高端装备精密成形制造技术协同创新大会(中国兵工学会主办)
[2] 参加2023年中国航天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主办)
[3] 参加2023年第十八届全国青年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
[4] 参加2021年“中国航天大会”(中国宇航学会和航天基金会主办)
[5] 参加2021年中国工程院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复合材料技术与装备发展国际高端论坛
[6] 参加2021年第十七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球华人塑性技术研讨会
[7] 参加第十四届机械设计与制造国际前沿会议(主办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美国吴贤铭基金会)
[8] 参加2020年“先进性塑性成形基础研究”中青年科学家论坛(主办方,支持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
[9] 参加2019年第十六届全国塑性工程学术年会暨第八届全球华人塑性技术研讨会
[10] 参加2018年中国兵工学会精密成形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承办方)
[11] 参加2018年航天先进制造技术研究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学术交流会议
[12] 参加2018年旋压技术学术沙龙(主办方:陕西省宇航学会、航天四院)
[13] 参加2017年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
工作经历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流动站) 博士后 导师:张卫红(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工大副校长)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空天技术部 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