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徐新星 男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高精度核谱学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电子邮件:xinxing@impcas.ac.cn
通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南昌路509
邮政编码:730000 

研究方向与成果

  主要从事实验核物理研究以及大规模探测器阵列、电子学与获取系统的研发。

  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大科学装置开展核物理实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hysics Letters B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超过50篇,其中单篇最高他引68次。与香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家单位的研究人员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主持大科学装置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成功研发了基于ASIC读出系统的双面硅条探测器阵列,此套阵列可用于研究质子滴线附近原子核的衰变性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现在计划针对重锕系核间多核子转移反应特点,负责设计建造丰中子超重核素分离谱仪。此设备主要为新一代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探索超重核稳定岛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研究生工作安排

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全面培养研究生各方面的素质,具体工作安排包括:

1,各种类型探测器的研制与测试,比如双面硅条,高纯锗等半导体探测器;

2,核电子学与数据获取系统的研制与测试,比如前置放大器,数字化获取系统以及ASIC读出系统等;

3,核谱仪的研制与测试,比如丰中子超重核素分离谱仪,涉及真空技术,低温技术与射频技术等;

4,计算机软件编程能力的培养,比如FortranC++等基本计算机语言;

5,核物理研究,比如奇特核的衰变,核天体物理以及多核子转移反应等。

招生专业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招生方向
放射性核束物理,原子核结构

教育背景

2008-09--2011-07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博士
2005-09--2008-07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硕士
2001-09--2005-07   兰州大学   物理学,学士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
2019-09~现在,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2015-11~2019-09,香港大学, 博士后
2010-09~2019-08,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出版信息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 1 ) 用于质子滴线附近核素奇特衰变测量的4π硅条探测器阵列的研制, 主持, 国家级, 2015-01--2018-12
( 2 ) sd壳质子滴线附近β衰变及同位旋对称性破缺的系统性研究, 参与, 国家级, 2020-01--2023-12
( 3 ) 探索超重核稳定岛, 主持, 部委级, 2020-01--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