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邮件: whong@mail.ie.ac.cn
通信地址: 海淀区北四环西路19号空天院8室
邮政编码: 100190
研究领域
多维度信号处理与信息提取
微波成像新概念新体制新方法研究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
招生方向
微波成像新概念新体制研究
教育背景
学历
学位
出国学习工作
工作经历
1997-2002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雷达信号处理教研室,副教授
2000年首次开设国内第一门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
1998-1999年:德国宇航院微波与雷达技术研究所(DLR-HF)客座科学家
2002-至今: 中科院“****研究员”,博导
微波成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电子所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
所长助理
学术兼职包括: 中国科技大学兼职博导,北京市特聘教授,《雷达学报》、《物联网学报》编委
IEEE GRS Beijing Chapter Vice Chair,IEEE GRS JSTARS Associate Editor
工作简历
2002-03~2020-03,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研究员
1998-09~1999-10,德宇航微波与雷达技术所, 客座研究员
1997-04~2002-09,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副教授
教授课程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基础
研究生课程
专利与奖励
科研方面:
2006 "****"终期评估优秀
2010 EUSAR优秀论文提名
2013/2014/2015/2016/2017/2018 APSAR Keynote/EUSAR Invited Section/IGARSS Invited Session etc.
2009 工信部科技进步一等奖(R1)
2015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R7)
2018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R2)
教学方面:
2005 IEEE-GRS学生论文比赛第三名指导教师
2007、2008 中科院研究生院优秀课程
2009 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2010 BHBT教师奖
2014/2016 国家奖学金指导教师
2018 图形图像学会优博论文指导教师
奖励信息
(2) 国家科技进步专有项目, 一等奖, 国家级, 2015
(3) 国防科技进步专有项目, 一等奖, 部委级, 2009
专利成果
[2] 冯珊珊, 林赟, 李光祚, 胡玉新, 洪文. 一种基于几何匹配的升降轨星载SAR三维成像方法及装置. CN: CN114236544A, 2022-03-25.
[3] 滕飞, 洪文. 圆迹合成孔径雷达自聚焦成像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 CN113156436A, 2021-07-23.
[4] 吕启元, 韩冰, 李光祚, 辛煜, 尹迪, 洪文, 胡玉新. 一种SAR电磁干扰抑制方法及装置. CN: CN112505629A, 2021-03-16.
出版信息
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专利和软件登记若干
译著《合成孔径雷达算法与实现》R1,获电子工业出版社优秀引进书目
译著《极化雷达成像基础与应用》R1,《极化建模与雷达遥感应用(英文版 中文评注)》R1
著作《稀疏微波成像理论》R2,《稀疏微波成像应用》R2
发表著作
(2) 极化雷达成像基础与应用, PolSAR,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03, 第 1 作者
(3) 极化建模与雷达遥感应用, Polarization: Applications in remote sensing,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08, 第 1 作者
(4) 稀疏微波成像原理, Microwave Sparse Imaging: Principles, 科学出版社, 2018-12, 第 2 作者
(5) 稀疏微波成像应用, Microwave Sparse Imaging: Applications, 科学出版社, 2019-01, 第 2 作者
(6) 圆迹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与应用, Circular SAR Imaging and Its Application,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21-01, 第 2 作者
科研活动
近5年来:
主持重大专项项目、基础科研项目多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1项、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
协助组织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各1项
多项国际合作项目中方PI/co-PI
中科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负责人
EUSAR, IGARSS,IET-radar, APSAR等国际会议程序或技术委员会委员
欧空局-科技部龙计划三期陆地遥感高级培训项目执行主席
参与会议
(2)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of Polarimetric Circular SAR Images Based on H/alpha multi-aperture Polarimetric Entropy EUSAR 2018 2018-06-06
(3)CSAR GMTI EUSAR 2018 2018-06-06
(4)Multi-sensor on vegetation study IGARSS2016 2016-07-10
(5)A study on fine feature description of multi-aspect SAR observations 2015-10-16
合作情况
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保持密切的学术联系。近5年来,研究团队中多名青年学者及研究生分别在欧空局、法国/加拿大/美国等大学和研究机构执行合作研究、联合培养及访学。
指导学生
已指导学生
刘琳琳 硕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张帆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杜坤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林殷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曲世勃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白璐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侯颖妮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陈琳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周勇胜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王斌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詹芊芊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刘佳音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林赟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于祥祯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林月冠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马立虎 硕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张琼 硕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谭维贤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王鹏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乞耀龙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闫剑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刘磊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刘婷 硕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齐文璐 硕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袁莉娜 硕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张晶晶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蒋成龙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田野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杨士林 硕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韩阔业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李洋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郭振宇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杨俊 硕士研究生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
邵璐熠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尹嫱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郭胜龙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郑保文 硕士研究生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
侯丽英 硕士研究生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
王建峰 硕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郭小洋 硕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薛斐腾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李松 硕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申文杰 硕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刘易凡 硕士研究生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
赵月 硕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鲍慊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毕辉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邹浩 硕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杨彦辉 硕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丁振宇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李东 硕士研究生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
陈诗强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滕飞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焦娇 硕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杨牡丹 硕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冯珊珊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申文杰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曹哲 硕士研究生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
现指导学生
刘宁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张治国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张汉卿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岳晓洋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许传增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朱睿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董法彬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史海旭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曹家悦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尹迪 博士研究生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