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李宗峰 男 项目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电子邮件: lzfeng@csu.ac.cn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邓庄南路9号PITC楼211
邮政编码: 100094
研究领域
高微重力主动隔振;微振动测量与控制;空间机构技术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082501-飞行器设计
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82501-飞行器设计
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招生方向
智能控制与应用
飞行器动力学、结构设计与分析
精密测量与振动控制技术
飞行器动力学、结构设计与分析
精密测量与振动控制技术
教育背景
2006-09--2010-06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工学博士学位
2004-09--2006-06 北京理工大学 工学硕士学位
2000-09--2004-0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工学学士学位
2004-09--2006-06 北京理工大学 工学硕士学位
2000-09--2004-0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工学学士学位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
(1) 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二等奖, 部委级, 2019
专利成果
( 1 ) 一种空间高微重力环境控制系统及方法, 2023, 第 2 作者, 专利号: CN116331522B
( 2 ) 用于空间科学实验的低功耗高压充气控制系统及方法, 发明专利, 2023, 第 2 作者, 专利号: CN116560278A
( 3 ) 一种可用于空间飞行装置的双输出无线供电设备及方法, 2023, 第 5 作者, 专利号: CN116231880B
( 4 ) 一种在轨锁紧释放机构及在轨锁紧释放实验装置, 发明专利, 2023, 第 5 作者, 专利号: CN116495201A
( 5 ) 用于微小卫星的变推力气体推力器、气体供应系统及方法, 2023, 第 2 作者, 专利号: CN116252970B
( 6 ) 双筒干燥器、气体干燥方法及便携式气体压缩供应装置, 发明专利, 2022, 第 2 作者, 专利号: CN115318072A
( 7 ) 一种推进器脉冲力与持续力测量的扭摆装置, 发明专利, 2022, 第 2 作者, 专利号: CN115307803A
( 8 ) 一种空间在轨微扰动锁紧释放装置、实验装置及方法, 发明专利, 2022, 第 4 作者, 专利号: CN114321612A
( 9 ) 空间微重力双层悬浮隔振装置、科学实验柜以及悬浮方法, 发明专利, 2022, 第 2 作者, 专利号: CN114132537A
( 10 ) 一种基于新型无轴泵的航天器热控单相流体回路装置, 发明专利, 2021, 第 3 作者, 专利号: CN113686184A
( 11 ) 一种应用于航天器的无轴泵, 发明专利, 2021, 第 3 作者, 专利号: CN113503260A
( 12 ) 一种基于新型无轴泵的航天器热控单相流体回路装置, 发明专利, 2021, 第 3 作者, 专利号: CN113686184A
( 13 ) 一种应用于航天器的无轴泵, 发明专利, 2021, 第 3 作者, 专利号: CN113503260A
( 14 ) 一种空间散热背板以及空间散热柜体, 发明专利, 2021, 第 3 作者, 专利号: CN113395880A
( 15 ) 一种气体供应系统、方法以及气体供应装置, 发明专利, 2021, 第 3 作者, 专利号: CN113309980A
( 16 ) 一种气瓶承力结构以及气体供应装置, 发明专利, 2021, 第 3 作者, 专利号: CN113390007A
( 17 ) 具备限位功能的自动锁紧释放机构以及锁紧释放操作方法, 发明专利, 2021,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1547277B
( 18 ) 手动快拆型弹簧针连接器及其操作方法, 专利授权, 2021,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1585105B
( 19 ) 平面三自由度仿真气浮台及其操作方法, 发明专利, 2021,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1536391B
( 20 ) 一种用于空间主动隔振系统的自动锁紧解锁装置, 实用新型, 2019, 第 4 作者, 专利号: CN208731248U
( 21 ) 一种适用于玻璃匀浆器的手持式电驱动工具, 实用新型, 2019, 第 2 作者, 专利号: CN208839499U
( 22 ) 一种载人航天器舱内智能灭火机器人, 发明专利, 2018,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08578931A
( 23 ) 一种组合式锁紧开关, 发明专利, 2017, 第 3 作者, 专利号: CN107359064A
( 24 ) 一种可压缩式空间科学实验机柜, 实用新型, 2018,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207503517U
( 25 ) 一种可压缩式空间科学实验机柜, 发明专利,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07093365A
( 26 ) 一种可折叠便携式科学实验机柜, 发明专利,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07124844A
( 27 ) 一种可折叠便携式科学实验机柜, 实用新型, 2018,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207070504U
( 28 ) 一种非接触式确定物体位置和姿态的系统和方法, 发明专利,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07144282A
( 29 ) 一种非接触式确定物体位置和姿态的系统, 实用新型, 2018,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206847637U
( 30 ) 面向空间主动隔振用的二维电磁激励器, 专利授权,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07241003A
( 31 ) 一种基于铝蜂窝板作为基材的空间液体冷却机箱, 专利授权,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07333435A
( 32 ) 一种服务于高微重力科学实验的隔振平台, 专利授权,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06347718A
( 33 ) 一种大间隙电磁作动器洛伦兹力高精度建模方法, 专利授权, 2017, 第 3 作者, 专利号: CN106446353A
( 34 ) 一种服务于高微重力科学实验的超静平台, 发明专利,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206115794U
( 35 ) 一种服务于高微重力科学实验的超静平台, 实用新型, 2016,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06097836A
( 36 ) 一种无脐带线的微重力主动减振装置及方法, 发明专利, 2014, 第 7 作者, 专利号: CN103761852A
( 37 ) 一种应用于太空舱内的悬浮装置及微重力实验方法, 发明专利, 2014, 第 6 作者, 专利号: CN103778823A
( 2 ) 用于空间科学实验的低功耗高压充气控制系统及方法, 发明专利, 2023, 第 2 作者, 专利号: CN116560278A
( 3 ) 一种可用于空间飞行装置的双输出无线供电设备及方法, 2023, 第 5 作者, 专利号: CN116231880B
( 4 ) 一种在轨锁紧释放机构及在轨锁紧释放实验装置, 发明专利, 2023, 第 5 作者, 专利号: CN116495201A
( 5 ) 用于微小卫星的变推力气体推力器、气体供应系统及方法, 2023, 第 2 作者, 专利号: CN116252970B
( 6 ) 双筒干燥器、气体干燥方法及便携式气体压缩供应装置, 发明专利, 2022, 第 2 作者, 专利号: CN115318072A
( 7 ) 一种推进器脉冲力与持续力测量的扭摆装置, 发明专利, 2022, 第 2 作者, 专利号: CN115307803A
( 8 ) 一种空间在轨微扰动锁紧释放装置、实验装置及方法, 发明专利, 2022, 第 4 作者, 专利号: CN114321612A
( 9 ) 空间微重力双层悬浮隔振装置、科学实验柜以及悬浮方法, 发明专利, 2022, 第 2 作者, 专利号: CN114132537A
( 10 ) 一种基于新型无轴泵的航天器热控单相流体回路装置, 发明专利, 2021, 第 3 作者, 专利号: CN113686184A
( 11 ) 一种应用于航天器的无轴泵, 发明专利, 2021, 第 3 作者, 专利号: CN113503260A
( 12 ) 一种基于新型无轴泵的航天器热控单相流体回路装置, 发明专利, 2021, 第 3 作者, 专利号: CN113686184A
( 13 ) 一种应用于航天器的无轴泵, 发明专利, 2021, 第 3 作者, 专利号: CN113503260A
( 14 ) 一种空间散热背板以及空间散热柜体, 发明专利, 2021, 第 3 作者, 专利号: CN113395880A
( 15 ) 一种气体供应系统、方法以及气体供应装置, 发明专利, 2021, 第 3 作者, 专利号: CN113309980A
( 16 ) 一种气瓶承力结构以及气体供应装置, 发明专利, 2021, 第 3 作者, 专利号: CN113390007A
( 17 ) 具备限位功能的自动锁紧释放机构以及锁紧释放操作方法, 发明专利, 2021,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1547277B
( 18 ) 手动快拆型弹簧针连接器及其操作方法, 专利授权, 2021,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1585105B
( 19 ) 平面三自由度仿真气浮台及其操作方法, 发明专利, 2021,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11536391B
( 20 ) 一种用于空间主动隔振系统的自动锁紧解锁装置, 实用新型, 2019, 第 4 作者, 专利号: CN208731248U
( 21 ) 一种适用于玻璃匀浆器的手持式电驱动工具, 实用新型, 2019, 第 2 作者, 专利号: CN208839499U
( 22 ) 一种载人航天器舱内智能灭火机器人, 发明专利, 2018,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08578931A
( 23 ) 一种组合式锁紧开关, 发明专利, 2017, 第 3 作者, 专利号: CN107359064A
( 24 ) 一种可压缩式空间科学实验机柜, 实用新型, 2018,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207503517U
( 25 ) 一种可压缩式空间科学实验机柜, 发明专利,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07093365A
( 26 ) 一种可折叠便携式科学实验机柜, 发明专利,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07124844A
( 27 ) 一种可折叠便携式科学实验机柜, 实用新型, 2018,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207070504U
( 28 ) 一种非接触式确定物体位置和姿态的系统和方法, 发明专利,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07144282A
( 29 ) 一种非接触式确定物体位置和姿态的系统, 实用新型, 2018,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206847637U
( 30 ) 面向空间主动隔振用的二维电磁激励器, 专利授权,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07241003A
( 31 ) 一种基于铝蜂窝板作为基材的空间液体冷却机箱, 专利授权,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07333435A
( 32 ) 一种服务于高微重力科学实验的隔振平台, 专利授权,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06347718A
( 33 ) 一种大间隙电磁作动器洛伦兹力高精度建模方法, 专利授权, 2017, 第 3 作者, 专利号: CN106446353A
( 34 ) 一种服务于高微重力科学实验的超静平台, 发明专利, 2017,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206115794U
( 35 ) 一种服务于高微重力科学实验的超静平台, 实用新型, 2016, 第 1 作者, 专利号: CN106097836A
( 36 ) 一种无脐带线的微重力主动减振装置及方法, 发明专利, 2014, 第 7 作者, 专利号: CN103761852A
( 37 ) 一种应用于太空舱内的悬浮装置及微重力实验方法, 发明专利, 2014, 第 6 作者, 专利号: CN103778823A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
(1) The Ground Test System of Double Layer Air Floating Platform and Its Application, 2023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AIITA 2023), 2023, 第 4 作者 通讯作者
(2) A micro-force measurement torsion pendulum design with dual laser detection, 202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erospace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ICoACE 2022), 2022, 第 4 作者 通讯作者
(3) A new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of shaftless pump for small fluid circuit by hydraulic calculation, 202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mergency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CESIT), 2022, 第 2 作者 通讯作者
(4) MEMS Microgravity Measurement Module with Nano-g/ Noise Floor for Spaceborne Higher-Level Microgravity Scientific Experiment Applications, ACS APPLIED ELECTRONIC MATERIALS, 2021, 第 2 作者
(5) Test mass pose measurement using laser displacement sensor, 2021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dition Monitoring of Machinery in Non-Stationary Operations (CMMNO), 2021, 第 2 作者 通讯作者
(6)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a micro thrust solenoid valve nozzle based on CFD&DOE optimization analysis, The 11th Asia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 ACMAE (2020), 2021, 第 2 作者 通讯作者
(7) Structure design of elastomer of miniature six-axis force/torque sensor based on Y-type beam, 202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mergency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CESIT), 2021, 第 2 作者 通讯作者
(8) Online structural state assessment for aerospace composite structures using an acousto-ultrasonics-based multi-damage index identification approach,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20, 第 2 作者
(9)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f Free-flying Vehicle in Space Station, 2018 WRC SYMPOSIUM ON ADVANCED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WRC SARA), 2018, 第 2 作者
(10) Flight Test Results of the Microgravity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in China's Tianzhou-1 Mission, MICROGRAV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 第 4 作者
(11)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三维位置测量算法研究, 激光技术, 2017, 第 1 作者 通讯作者
(12) Verification of the Microgravity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based on Parabolic Flight, MICROGRAV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 第 4 作者
(13)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3维位置测量算法研究, 3-D position measurement algorithm based on laser displacement sensors, 激光技术, 2017, 第 2 作者
(14) 基于位移反馈控制的空间主动隔振装置研究, 第十届全国微重力科学会议, 2017, 第 1 作者
(15) 空间主动隔振系统的脐带线刚度测试装置, A Stiffness Testing System for the Umbilical of the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16, 第 3 作者
(16) 主动隔振系统激励器电流分配优化设计, Optimal Design of Current Distribution in Actuators in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载人航天, 2015, 第 3 作者
(17) NEW PROGRESS OF MICROGRAVITY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IN CHINESE TIANZHOU-1 CARGO SHIP, 2015年第66届国际宇航联大会会议论文, 2015, 第 1 作者
(18)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for microgravity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in Space Station, 2014第65届国际宇航联大会会议论文, 2014, 第 1 作者
(19) 空间用洛伦兹力激励器静态标定测试系统, Design of the static calibration test system for Lorentz actuators in space application, 空间科学学报, 2013, 第 3 作者
(20) 主动隔振平台中六加速度计配置方式仿真分析, Simulation of Six- Accelerometer Allocation Scheme in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计算机仿真, 2010, 第 1 作者
(21) 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动力学建模, Dynamic modeling for a space high quality microgravity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振动与冲击, 2010, 第 1 作者
(22) 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加速度测量研究, Study on acceleration measurement in space high quality microgravity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振动与冲击, 2010, 第 1 作者
(23) 空间微重力主动隔振技术研究, Study on the Space Microgravity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Techniques, 载人航天, 2010, 第 1 作者
(24) 空间微重力环境下主动隔振系统的三维位置测量, 3D Position Measurement of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under Space Microgravity, 宇航学报, 2010, 第 1 作者
(2) A micro-force measurement torsion pendulum design with dual laser detection, 202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erospace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ICoACE 2022), 2022, 第 4 作者 通讯作者
(3) A new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of shaftless pump for small fluid circuit by hydraulic calculation, 202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mergency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CESIT), 2022, 第 2 作者 通讯作者
(4) MEMS Microgravity Measurement Module with Nano-g/ Noise Floor for Spaceborne Higher-Level Microgravity Scientific Experiment Applications, ACS APPLIED ELECTRONIC MATERIALS, 2021, 第 2 作者
(5) Test mass pose measurement using laser displacement sensor, 2021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dition Monitoring of Machinery in Non-Stationary Operations (CMMNO), 2021, 第 2 作者 通讯作者
(6)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a micro thrust solenoid valve nozzle based on CFD&DOE optimization analysis, The 11th Asia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 ACMAE (2020), 2021, 第 2 作者 通讯作者
(7) Structure design of elastomer of miniature six-axis force/torque sensor based on Y-type beam, 202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mergency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CESIT), 2021, 第 2 作者 通讯作者
(8) Online structural state assessment for aerospace composite structures using an acousto-ultrasonics-based multi-damage index identification approach,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20, 第 2 作者
(9)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f Free-flying Vehicle in Space Station, 2018 WRC SYMPOSIUM ON ADVANCED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WRC SARA), 2018, 第 2 作者
(10) Flight Test Results of the Microgravity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in China's Tianzhou-1 Mission, MICROGRAV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 第 4 作者
(11)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三维位置测量算法研究, 激光技术, 2017, 第 1 作者 通讯作者
(12) Verification of the Microgravity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based on Parabolic Flight, MICROGRAV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 第 4 作者
(13)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3维位置测量算法研究, 3-D position measurement algorithm based on laser displacement sensors, 激光技术, 2017, 第 2 作者
(14) 基于位移反馈控制的空间主动隔振装置研究, 第十届全国微重力科学会议, 2017, 第 1 作者
(15) 空间主动隔振系统的脐带线刚度测试装置, A Stiffness Testing System for the Umbilical of the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16, 第 3 作者
(16) 主动隔振系统激励器电流分配优化设计, Optimal Design of Current Distribution in Actuators in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载人航天, 2015, 第 3 作者
(17) NEW PROGRESS OF MICROGRAVITY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IN CHINESE TIANZHOU-1 CARGO SHIP, 2015年第66届国际宇航联大会会议论文, 2015, 第 1 作者
(18)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for microgravity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in Space Station, 2014第65届国际宇航联大会会议论文, 2014, 第 1 作者
(19) 空间用洛伦兹力激励器静态标定测试系统, Design of the static calibration test system for Lorentz actuators in space application, 空间科学学报, 2013, 第 3 作者
(20) 主动隔振平台中六加速度计配置方式仿真分析, Simulation of Six- Accelerometer Allocation Scheme in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计算机仿真, 2010, 第 1 作者
(21) 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动力学建模, Dynamic modeling for a space high quality microgravity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振动与冲击, 2010, 第 1 作者
(22) 空间高微重力主动隔振系统加速度测量研究, Study on acceleration measurement in space high quality microgravity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振动与冲击, 2010, 第 1 作者
(23) 空间微重力主动隔振技术研究, Study on the Space Microgravity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Techniques, 载人航天, 2010, 第 1 作者
(24) 空间微重力环境下主动隔振系统的三维位置测量, 3D Position Measurement of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under Space Microgravity, 宇航学报, 2010, 第 1 作者
指导学生
已指导学生
龙龙 硕士研究生 082501-飞行器设计
张琛 硕士研究生 082501-飞行器设计
郭喜庆 硕士研究生 085211-计算机技术
卓志钦 硕士研究生 085211-计算机技术
马越峤 硕士研究生 082501-飞行器设计
王艺 硕士研究生 085211-计算机技术
陈昊文 硕士研究生 085211-计算机技术
赵玉洁 硕士研究生 085404-计算机技术
吴博健 硕士研究生 085404-计算机技术
郑沐昕 硕士研究生 085400-电子信息
现指导学生
罗子云 硕士研究生 085400-电子信息
陈荆宇 硕士研究生 08540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