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李烨 男 博导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电子邮件: liye1@siat.ac.cn
通信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深圳大学城学苑大道1068号
邮政编码: 518055
电子邮件: liye1@siat.ac.cn
通信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深圳大学城学苑大道1068号
邮政编码: 518055
研究领域
电磁场数值计算、射频技术、及磁共振成像技术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3100-生物医学工程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招生方向
磁共振射频系统应用超导,电磁场仿真计算磁共振成像方法,射频线圈
教育背景
2004-09--2010-01 清华大学电机系 博士2000-09--2004-07 清华大学电机系 学士
学历
博士
学位
博士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
2018-12~现在,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研究员2013-01~2018-12,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副研究员2010-10~2012-08,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博士后
社会兼职
2015-06-30-今,中国卒中学会脑血流与代谢分会委员,
专利与奖励
累计授权专利20余项,其中美国专利2项
奖励信息
(1) 超导磁共振快速成像关键技术与应用, 一等奖, 其他, 2019(2) 超导磁共振快速成像关键技术、系统与应用, 一等奖, 省级, 2018(3) 快速磁共振成像关键技术及应用, 一等奖, 市地级, 2018(4) 脑血管磁共振计算成像技术及应用, 一等奖, 其他, 2018
专利成果
[1] 郑海荣, 李烨, 李旭, 刘新, 李楠, 陈巧燕, 杜凤, 李柔, 罗超. 用于射频线圈的冷却系统、磁共振成像设备. CN: CN213715440U, 2021-07-16.[2] 郑海荣, 刘新, 张娜, 申帅, 梁栋, 胡战利, 李烨, 贾森. 一种脑血管壁轮廓标注的几何解析方法. CN: CN112907504A, 2021-06-04.[3] 郑海荣, 李烨, 李楠, 杜凤, 陈巧燕, 刘新. 一种双调谐射频线圈装置. CN: CN112649774A, 2021-04-13.[4] 张娜, 郑海荣, 刘新, 徐文静, 胡战利, 梁栋, 邹超, 李烨. 一种磁共振血管壁图像分析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 CN112561781A, 2021-03-26.[5] 张娜, 郑海荣, 刘新, 李宗阳, 胡战利, 梁栋, 李烨, 邹超. 一种基于GAN的无造影剂医学图像增强方法. CN: CN112508834A, 2021-03-16.[6] 张娜, 郑海荣, 刘新, 李宗阳, 胡战利, 梁栋, 李烨, 邹超. 一种基于GAN的无造影剂医学图像增强建模方法. CN: CN112508835A, 2021-03-16.[7] 张娜, 郑海荣, 刘新, 李奕慷, 胡战利, 梁栋, 贾森, 邹超, 李烨. 图像分割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 CN112508957A, 2021-03-16.[8] 张娜, 郑海荣, 刘新, 申帅, 胡战利, 梁栋, 李烨, 邹超, 贾森.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医学图像分割方法及装置. CN: CN112489029A, 2021-03-12.[9] 张娜, 郑海荣, 刘新, 胡战利, 梁栋, 李烨, 吴霞. 定量参数值获取方法和装置、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CN: CN112381786A, 2021-02-19.[10] 李烨, 杜凤, 李楠, 杨兴, 陈巧燕, 刘新, 郑海荣. 四核射频线圈电路. CN: CN212433380U, 2021-01-29.[11] 李烨, 陈巧燕, 李柔, 罗超, 文剑洪, 邹超, 刘新.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局部匀场系统及匀场方法. CN: CN108387857B, 2020-11-10.[12] 李烨, 李楠, 陈巧燕, 罗超, 刘新, 郑海荣. 多通道射频线圈装置及核磁共振成像系统. CN: CN211878152U, 2020-11-06.[13] 王海峰, 梁栋, 刘聪聪, 李烨, 刘新, 郑海荣. 一种磁性纳米粒子成像装置及其中扫描仪的调试和构建方法. CN: CN111820895A, 2020-10-27.[14] 王海峰, 梁栋, 刘聪聪, 李烨, 刘新, 郑海荣. 一种磁性纳米粒子成像系统. CN: CN111067520A, 2020-04-28.[15] 郑海荣, 李烨, 陈巧燕, 杜凤, 李楠, 李柔, 罗超, 贺强, 欧航, 刘新. 一种双核射频线圈装置和双核射频阵列线圈装置. CN: CN108680882B, 2019-08-27.[16] 李烨, 陈巧燕, 罗超, 李柔, 苏适, 刘新, 郑海荣. 一种柔性射频接收线圈阵列. CN: CN109001656B, 2019-07-19.[17] 李烨, 罗超, 李柔, 陈巧燕, 李楠, 苏适, 刘新, 郑海荣. 一种胎儿磁共振成像方法及其装置. CN: CN109953759A, 2019-07-02.[18] 李烨, 罗超, 李柔, 陈巧燕, 苏适, 刘新.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高介电常数衬垫结构. CN: CN109959884A, 2019-07-02.[19] 李烨, 罗超, 李楠, 陈巧燕, 李柔, 苏适, 刘新.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高介电常数衬垫新型结构. CN: CN109953758A, 2019-07-02.[20] 郑海荣, 胡小情, 李烨, 陈潇, 刘新. 一种提高多通道射频线圈性能的方法. CN: CN105572612B, 2019-05-03.[21] 刘新, 李烨, 陈潇, 胡小情, 钟耀祖. 一种磁共振射频线圈. CN: CN105629186B, 2019-04-30.[22] 郑海荣, 李烨, 陈巧燕, 罗超, 李柔, 李楠, 杜凤, 贺强, 欧航, 刘新. 一种用于磁共振射频线圈的无线充电系统. CN: CN208571659U, 2019-03-01.[23] 郑海荣, 李烨, 陈巧燕, 罗超, 李柔, 李楠, 杜凤, 贺强, 欧航, 刘新. 一种用于磁共振射频线圈的无线充电系统. 中国: CN108683237A, 2018.10.19.[24] 郑海荣, 李烨, 陈巧燕, 罗超, 李柔, 贺强, 刘新. 一种前置放大器. 中国: CN108649910A, 2018-10-12.[25] 郑海荣, 李烨, 胡小情, 陈潇, 刘新.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的线圈控制系统及头颈联合线圈. 中国: CN104473644B, 2018-05-29.[26] 李烨, 李柔, 罗超, 胡小情, 谢国喜, 刘新. 深静脉血栓磁共振成像方法及装置. 中国: CN106667489A, 2017.05.17.[27] 李烨, 罗超, 李柔, 胡小情, 刘新. 一种应用于高场磁共振射频线圈的超材料设计方法. 中国: CN106997412A, 2017-08-01.[28] 李烨, 罗超, 李柔, 胡小情, 刘新. 一种应用于3T磁共振射频线圈的超材料结构. 中国: CN106877001A, 2017-06-20.[29] 胡小情, 陈潇, 李烨, 刘新, 钟耀祖. 多通道磁共振射频线圈性能评估方法及其装置. 中国: CN106125029A, 2016.11.16.[30] 胡小情, 李烨, 刘新, 郑海荣. 磁共振射频线圈仿真方法及其装置. 中国: CN105975731A, 2016-09-28.[31] 陈潇, 欧航, 李烨, 刘新, 胡小情. 磁共振射频匀场系统. 中国: CN204302474U, 2015-04-29.[32] 陈潇, 欧航, 李烨, 刘新, 胡小情. 磁共振射频匀场系统. 中国: CN104515963A, 2015-04-15.[33] 陈潇, 胡小情, 李烨, 钟耀祖, 刘新, 郑海荣. 磁共振成像平台多通道线圈测试系统. 中国: CN103713274A, 2014.04.09.[34] 胡小情, 李烨, 陈潇, 钟耀祖, 刘新. 磁共振成像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中国: CN103479358A, 2014.01.01.[35] 胡小情, 李烨, 陈潇, 钟耀祖, 刘新, 郑海荣. 磁共振射频线圈性能评测方法和系统. 中国: CN103698732A, 2014-04-02.[36] 胡小情, 李烨, 陈潇, 钟耀祖, 刘新. 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多通道射频线圈接口装置. 中国: CN103698725A, 2014-04-02.[37] 胡小情, 李烨, 陈潇, 钟耀祖, 刘新. 基于矩量法的快速分析磁共振射频线圈的方法和系统. 中国: CN103678791A, 2014-03-26.
出版信息
近年来累计发表SCI论文20余篇。
发表论文
(1) Accelerated 3D bSSFP Using a Modified Wave-CAIPI Technique With Truncated Wave Gradients, 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2021, 第 7 作者(2) Comparison of plaqu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and large subcortical infarctions in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territory using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 QUANTITATIVE IMAGING IN MEDICINE AND SURGERY, 2021, 第 6 作者(3) Technology challenges of 14 T whole-body superconducting MRI magnets- A target of high-field superconducting magnet technology for large scale applications in next decade, ACTA PHYSICA SINICA, 2021, 第 4 作者(4) Parameter optimization framework on wave gradients of Wave-CAIPI imaging, 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 2020, 第 5 作者(5)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BOLD fMRI using simultaneous multislice excitation with echo-shifting gradient echo at 7 Tesl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2020, 第 7 作者(6) One-Stop MR Neurovascular Vessel Wall Imaging With a 48-Channel Coil System at 3 T, 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20, 第 1 作者(7) Joint intracranial and carotid vessel wall imaging in 5 minutes using compressed sensing accelerated DANTE-SPACE, EUROPEAN RADIOLOGY, 2020, 第 7 作者(8) Three-dimensional intra- and extracranial arterial vessel wall joint imaging in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20, 第 8 作者(9) A flexible 9-channel coil array for fast 3D MR thermometry in MR-guided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 studies on rabbits at 3 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2020, 第 2 作者(10) A Magnetic Resonance-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 Neuromodulation System With a Whole Brain Coil Array for Nonhuman Primates at 3 T, 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2020, 第 1 作者(11) Investigation of a Dual-Tuned RF Coil Array Decoupled Using ICE Technique for H-1/F-19 MR Imaging at 3T, 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 2020, 第 7 作者(12) Improving GRAPPA reconstruction using joint nonlinear kernel mapped and phase conjugated virtual coils, PHYSIC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2019, 第 6 作者(13) Design and testing of a 24-channel head coil for MR imaging at 3 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2019, 第 1 作者(14) Reproducibility of simultaneous imaging of intracranial and extracranial arterial vessel walls using an improved T1-weighted DANTE-SPACE sequence on a 3 T MR syste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2019, 第 6 作者(15) 基于高场磁共振的快速高分辨成像, Fast and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n High Field System, 生命科学仪器, 2018, 第 4 作者(16) Improved parallel image reconstruction using feature refin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 2018, 第 7 作者(17)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Four-Channel-by-Four-Channel Double-Nuclear RF Coil for H-1 MRI and P-31 MRSI at 7 T, 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 2018, 第 10 作者(18) A fast electromagnetic field and radio frequency circuit co-simulation approach for strongly coupled coil array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 2018, 第 8 作者(19) A 32-channel coil system for MR vessel wall imaging of intracranial and extracranial arteries at 3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2017, 第 2 作者(20) A 3.35 T Actively Shielded Superconducting Magnet for Dynamic Nuclear Polarization Device, 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2016, 第 4 作者(21) 磁共振多通道射频接收线圈性能评估,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ulti-channel Radio Frequency Receiver Coils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集成技术, 2016, 第 4 作者(22) Compressed representation of matrix decomposition algorithm-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for full-wave analysis microstrip problems,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APPLICATIONS, 2015, 第 6 作者(23) 滋共振成像精确诊断缺血性脑卒中, 科技纵览, 2015, 第 1 作者(24) Parallel imaging performance investigation of an 8-channel common-mode differential-mode (CMDM) planar array for 7T MRI, QUANTITATIVE IMAGING IN MEDICINE AND SURGERY, 2014,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 1 ) 高场磁共振并行发射与接收射频系统的关键问题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4-01--2016-12( 2 ) 基于高场磁共振的三维动态温度测量与调控系统, 参与, 国家级, 2014-01--2018-12( 3 ) 新一代3T 高场磁共振多通道射频发射线圈的研发, 参与, 省级, 2012-10--2014-09( 4 ) 高端磁共振成像技术创新团队, 参与, 省级, 2011-01--2015-12( 5 ) 高场磁共振快速射频匀场技术, 主持, 省级, 2015-01--2018-01( 6 ) 基于超材料的新一代高场磁共振射频系统础研究, 主持, 省级, 2015-01--2017-01( 7 ) 基于人工电磁媒质的新型高场磁共振射频线圈的关键问题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6-01--2019-12( 8 ) 适用于多模态医学影像的高场磁共振系统核心部件射频线圈的研发, 主持, 省级, 2016-01--2018-12( 9 )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主持, 部委级, 2017-05--2021-05( 10 ) 用于高灵敏血管壁斑块成像的头颈联合线圈研究, 主持, 省级, 2016-06--2018-06( 11 ) 基20170052 用于脑手术前规划的磁共振脑功能区识别技术研究, 主持, 省级, 2017-07--2020-07( 12 ) 关键技术人才, 主持, 部委级, 2018-01--2020-12( 13 ) 5T磁共振关键技术研发, 参与, 国家级, 2017-07--2020-12( 14 ) 14T先进磁共振系统射频与成像技术, 主持, 部委级, 2018-06--2023-05( 15 ) 超高场磁共振多通道射频系统, 主持, 省级, 2021-04--2024-04
参与会议
(1)Signal-to-Noise Ratio Improvement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y Using Planar Magnetic Metamaterial Insert Xiaoqing Hu, Chunlai Li, Xin Liu, Hairong Zheng, Lin Luan and Ye Li 2014-10-28(2)Parallel MRI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novel 32 channel fetal array at 1.5T Ye Li; Yong Pang; Daniel Vigneron; Orit Glenn; Duan Xu; Xiaoliang Zhang 2012-05-10
指导学生
现指导学生
李楠 博士研究生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魏子栋 博士研究生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尹雪彤 硕士研究生 085210-控制工程
谭英超 博士研究生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个人简介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医工所副所长,劳特伯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副主任。2004年和2010年分别获得清华大学电气工程学士和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3年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纽约大学放射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高场磁共振成像射频系统与成像方法,相关成果已应用于我国首型3T人体磁共振成像系统中。代表性成果累计发表SCI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作为团队骨干获得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深圳市技术发明一等奖、“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发展促进奖、广东专利银奖等奖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B类专项课题等10余项国家地方项目。受到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项目、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等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