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刘元  男  博导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电子邮件: liuyuan@bao.ac.cn
通信地址: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邮政编码:

个人简介

主要研究方向为活动星系核和高能天体物理,参与了慧眼卫星的研制工作,同时为爱因斯坦探针卫星(http://ep.nao.cas.cn)的核心成员。目前担任卫星科学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负责其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的在轨触发算法、地面数据处理软件和定标数据库的研制工作。

在天体物理研究方面,通过理论计算和多波段观测的方法,在寻找星系并合产物(双AGN)、尘埃环的结构、辐射反馈对AGN结构的影响和不同类型AGN间的演化关系等方面开展了多项研究工作,同时将科研中积累的技术应用在慧眼卫星和爱因斯坦探针卫星的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中:

1.      创新性地提出各向异性辐射反馈对AGN演化具有重要影响,并提出弱发射线AGN可能正是在辐射反馈作用下的AGN特殊演化阶段。后续观测研究证实了这一论断,使得该模型成为了解释弱发射线AGN的主要模型之一。

2.      构建了AGN中尘埃环的X射线能谱模型,这是目前国际上唯一可以处理不同几何结构并同时给出时间响应的模型。该模型已被国际上主流的X射线能谱分析软件Xspec收录,供天文界应用。发现并指出一个之前已被广泛使用的能谱模型存在严重错误,引起了国际同行的持续关注和跟进研究,并最终由独立的第三方证实了该发现。

3.      创新性提出了通过图像重心移动寻找双AGN候选体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比目前方法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可应用在现有和未来的大规模图像巡天中,并且适用于不同红移和类型的双AGN,有望发现大批(特别是高红移的)双AGN。这一样本对于研究黑洞的触发机制、星系演化模型和引力波背景都将非常重要。

4.   设计了分析慧眼卫星扫描数据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慧眼卫星在探测短时标的暗弱源上具有显著的优势。解决了爱因斯坦探针卫星的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图像数据中十字臂结构的识别问题,并提出了在轨暂现源分类的方法,为实现卫星在轨快速发现暂现源的科学目标提供了保证。

截止20213月,共发表了各类文章43篇,总引用2400余次(ADS统计结果),H-index16。主持各类自然科学基金3项,参与4项,参与科技部重点专项1项;培养博士2名,硕士1名。201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8年开始担任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科学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

招生信息

欢迎对高能天体物理和爱因斯坦探针卫星(http://ep.nao.cas.cn/)有兴趣的同学联系报考研究生。

招生专业
070401-天体物理
招生方向
活动星系核,黑洞物理
高能天体物理

教育背景

2005-09--2010-07   清华大学物理系   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
2018-03~现在,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研究员
2012-07~2018-03,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10-07~2012-06,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出版信息

   

合作情况

   
项目协作单位

清华大学
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
德国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

指导学生

已指导学生

贺健健  博士研究生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尹倩青  博士研究生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张旭东  硕士研究生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业余爱好

围棋、足球、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