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虹波 男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电子邮件:lihongbo@cigit.ac.cn
通信地址:重庆市北碚区方正大道266号
邮政编码:400714
研究领域
(1)核反应堆热工水力试验研究与安全分析
(2)汽液两相流动与沸腾传热
(3)核能设备设计研发
(4)金属材料激光加工、增减材复合制造以及加工成型
(5)岩土3D打印及其材料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
080502-材料学
招生方向
岩土3D打印及其材料
教育背景
2003-09--2006-06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硕士研究生、工学硕士
1999-09--2003-06 清华大学 本科、学士
学历
学位
博士
工作经历
2004年8月至2011年4月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工作期间,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并参与了十余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负责两项国家国防基金项目,主要包括流动不稳定性、临界热流密度、临界后传热、蒸汽发生器传热性能、波动管热分层、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等方面研究,共完成研究报告20余篇。先后多次为院研究生讲授反应堆热工水力相关课程。
2011年5月至2019年6月在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主要技术骨干承担并参与了国家科技部、科工局、能源局多个超临界水堆(SCWR)、混合堆、小型堆(SMR)等研究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主要研究人员主持并参与了集团多个科研项目,包括超临界水堆、高温堆、混合堆、小型堆等先进堆型研究,负责集团先进核能技术跟踪工作,负责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在核能领域应用关键技术预研工作,先后完成研究报告和战略报告40余篇。
2019年7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与核电集团的横向科研项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先后完成研究报告5篇。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讲授材料加工与制造前沿课程、金属增材制造应用于核电领域前沿课程等。
先后获得国际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IF)Best Paper Award奖1项,部级优秀国防科技报告奖1项,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1项,院级科技成果奖1项、院发展奖1项、科技创新奖2项、优秀论文奖共14项。已发表文章67篇,SCI收录13篇、EI收录30篇,其中第一作者35篇。共同申请发明专利4项,已授权2项。
工作简历
2011-05~2019-06,中广核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2004-08~2011-04,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
社会兼职
2019-03-01-今,The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percritical Water-Cooled Reactors (ISSCWR-9)审稿专家,
2019-01-01-今,Nuclear Engineer and Design期刊审稿专家,
2019-01-01-今,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期刊审稿专家,
2018-01-01-今,Annals of Nuclear Energy期刊审稿专家,
2015-03-01-今,RCC-MRx标准中国用户组——CSUG-RCCMRX组专家,
2015-03-01-今,The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percritical Water-Cooled Reactors (ISSCWR-7)审稿专家,
2015-02-01-今,RCC中国用户组(CUG)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
2014-03-01-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IF)联络员,
2014-03-01-今,GIF超临界水堆(SCWR)系统指导委员会(SSC)成员,
2013-03-01-今,GIF SCWR SSC会议中国区观察员,
2013-03-01-今,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percritical Water-Cooled Reactors (ISSCWR-6)分会场主席、审稿专家,
2012-04-01-今,The 3rd China-Canada Joint Workshop on Supercritical-Water-Cooled Reactors (CCSC-2012)分会场主席、审稿专家,
2011-12-01-今,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Engineering审稿专家,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
(2) 优秀论文, 三等奖, 省级, 2017
(3) 优秀论文, 一等奖, 院级, 2016
(4) Best Paper Award, 特等奖, 其他, 2015
(5) 优秀科技成果, 一等奖, 院级, 2013
(6) 优秀国防科技报告奖, 特等奖, 部委级, 2007
专利成果
( 2 ) 狭窄工作空间多路并行运动的柔性传递机构, 发明, 2014, 第 2 作者, 专利号: ZL201210067185.9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
(2)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in an Out-of-Pile SCWR Fuel Assembly Test at Near-Critical Pressure, Journal of Nuclear Engineering and Radiation Science, 2018, 第 2 作者
(3) Experimental study on heat transfer of supercritical water flowing upward and downward in 2 × 2 rod bundle with wrapped wire, Annals of Nuclear Energy, 2018, 第 2 作者
(4)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in 2×2 bundle during depressurization from supercritical pressure, Annals of Nuclear Energy, 2017, 第 1 作者
(5) Experimental study on transient heat transfer across critical pressure in 2×2 rod bundle with wire wrap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2017, 第 1 作者
(6) 两流程2×2棒束超临界水传热实验研究,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6, 第 2 作者
(7) 棒束内超临界水传热实验研究,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5, 第 1 作者
(8) Heat transfer to supercritical water in a 2 × 2 rod bundle, Annals of Nuclear Energy, 2015, 第 2 作者
(9) 环形通道内定位格架对超临界水传热的影响,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5, 第 2 作者
(10) 超临界水四棒束传热数值分析,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5, 第 2 作者
(11) SCWR堆芯和主要系统方案研究及初步分析,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3, 第 1 作者
(12) 圆管内超临界水上升、下降流动传热实验研究,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12, 第 2 作者
(13) 矩形通道干涸点传热特性试验研究, 核科学与工程, 2012, 第 1 作者
(14) DNB后过渡沸腾传热计算模型, 核动力工程, 2012, 第 1 作者
(15) 矩形通道干涸后过渡沸腾传热试验研究, 核动力工程, 2011, 第 1 作者
(16)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density wave oscillation in parallel rectangular channels with narrow gap, Annals of Nuclear Energy, 2011, 第 2 作者
(17) DNB后膜态沸腾传热计算模型, 核科学与工程, 2011, 第 1 作者
(18) 干涸后膜态沸腾传热计算模型, 化学工程, 2011, 第 1 作者
(19) 矩形通道干涸后最小膜沸腾传热试验研究, 化学工程, 2010, 第 1 作者
(20) 矩形通道干涸后传热计算模型, 动力工程学报, 2010, 第 1 作者
(21) 矩形通道干涸后膜态沸腾传热试验研究, 动力工程学报, 2010, 第 1 作者
(22) 矩形双通道间脉动的非单值性试验研究, 化学工程, 2008, 第 1 作者
(23) 热工水力参数对矩形双通道管间脉动的影响, 核动力工程, 2008, 第 1 作者
(24) 单通道加热对矩形双通道管间脉动的影响, 动力工程, 2007, 第 1 作者
(25) 双矩形通道密度波不稳定性研究, 核科学与工程, 2007, 第 2 作者
(26) 不对称节流和不对称加热对平行双通道管间脉动特性影响实验, 核动力工程, 2006, 第 2 作者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 2 ) 增材制造工艺研究, 主持, 院级, 2021-04--2021-09
( 3 ) ××堆设计研发××能力建设, 主持, 省级, 2016-08--2019-07
( 4 ) ××多用途××堆关键技术研究, 主持, 省级, 2013-01--2015-09
( 5 ) 低温××堆××验证实验研究, 主持, 院级, 2019-01--2022-06
( 6 ) ××堆××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主持, 院级, 2018-02--2021-01
参与会议
(2)Transient Heat Transfer in an Out-of-Pile SCWR Fuel Assembly Test at Near-Critical Pressure Thomas Schulenberg, Hongbo Li 2017-03-13
(3)Experimental studies on heat transfer to supercritical water in 2x2 rod bundle H.Y. Gu, H.B. Li, H.Z. Hu, X. Cheng 2015-03-16
(4)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SUPERCRITICAL WATER HEAT TRANSFER IN DIFFERENT CHANNELS LI Hong-bo, ZHAO Meng, GU Han-yang, WANG Fei, ZHANG Jian-min, ZHANG Yong, YANG Jue 2013-07-29
(5)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upercritical Water-cooled Reactor in CGNPC LI Hong-bo, YANG Jue, FU Xian-gang, LU Dong-hua, WANG Fei, ZHANG Jian-min, ZHANG Yong 2013-03-04
(6)Heat Transfer Research on Supercritical Water Flow in 2×2 bundles LI Hong-bo, ZHAO Meng, GU Han-yang, LU Dong-hua, WANG Fei, ZHANG Jian-min, ZHANG Yong, YANG Jue 2013-03-04
(7)Heat Transfer Research on Supercritical Water Flow Upward in Tube LI Hong-bo, YANG Jue, GU Han-yang, ZHAO Meng, LU Dong-hua, ZHANG Jian-min, WANG Fei, ZHANG Yong 2012-06-25
(8)Experimental Study of Flow and Heat Transfer of Supercritical Water in Vertical Tube LI Hong-bo, YANG Jue, GU Han-yang, ZHAO Meng, LU Dong-hua, ZHANG Jian-min, WANG Fei, ZHANG Yong 201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