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蒋富清 男 硕导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电子邮件: fqjiang@qdio.ac.cn
通信地址: 青岛市南海路7号中科院海洋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邮政编码: 266071
电子邮件: fqjiang@qdio.ac.cn
通信地址: 青岛市南海路7号中科院海洋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邮政编码: 266071
研究领域
海洋沉积,风尘沉积,古气候, 通过海洋沉积物中的沉积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指标,开展物源识别,以及不同时间尺度的古气候重建和相关驱动机制的研究。
招生信息
2023年度拟招收海洋沉积学方向硕士研究生一名
招生专业
070704-海洋地质
083001-环境科学
083001-环境科学
招生方向
海洋沉积学
风尘沉积
古气候
风尘沉积
古气候
教育背景
1998-09--2001-07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理学博士
1995-09--1998-07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理学硕士
1991-09--1995-0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理学学士
1995-09--1998-07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理学硕士
1991-09--1995-0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理学学士
学历
博士研究生
学位
理学博士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
2017-01~现在,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员
2014-05~2014-07,International Ocean Discovery Program, Sedimentologist
2012-04~2016-1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11-05~2012-04,德国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 访问学者
2008-09~2011-04,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01-08~2008-08,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014-05~2014-07,International Ocean Discovery Program, Sedimentologist
2012-04~2016-1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11-05~2012-04,德国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 访问学者
2008-09~2011-04,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01-08~2008-08,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教授课程
海洋沉积学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
(1) 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 部委级, 2020
(2) 黑潮流域古海洋学研究, 二等奖, 部委级, 2011
(3) 冲绳海槽及相邻陆架古环境演变的研究, 一等奖, 部委级, 2004
(4) 冲绳海槽的岩浆作用与海底热液活动研究, 二等奖, 部委级, 2003
(2) 黑潮流域古海洋学研究, 二等奖, 部委级, 2011
(3) 冲绳海槽及相邻陆架古环境演变的研究, 一等奖, 部委级, 2004
(4) 冲绳海槽的岩浆作用与海底热液活动研究, 二等奖, 部委级, 2003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 1 ) 南海地质研究, 主持, 国家级, 2012-07--2014-12
( 2 ) 海洋专项“热液系统的物质能量输运及其动力学解析”之专题:“沉积矿物特征”, 主持, 部委级, 2013-08--2018-12
( 3 ) 全球变化及海气相互作用, 主持, 国家级, 2014-01--2015-12
( 4 ) IODP351航次资助项目, 主持, 研究所(学校), 2014-05--2016-12
( 5 ) 中新世以来奄美三角盆地的风尘记录及其对构造尺度东亚古气候的指示, 主持, 国家级, 2016-01--2019-12
( 6 ) 第四纪以来亚洲风尘和火山物质输入西北太平洋的制约机制, 主持, 国家级, 2018-01--2021-12
( 7 ) 晚中新世以来西太平洋暖池碎屑沉积物的来源, 主持, 研究所(学校), 2020-07--2022-06
( 8 ) 印太交汇区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形成演化过程, 参与, 部委级, 2020-01--2024-12
( 9 ) 西太平洋暖池8.5Ma以来风尘输入变化及其古气候效应, 主持, 国家级, 2021-01--2024-12
( 10 ) 上新世以来区域和全球气候演化在西太平洋的沉积学记录, 主持, 研究所(学校), 2022-03--2025-02
( 2 ) 海洋专项“热液系统的物质能量输运及其动力学解析”之专题:“沉积矿物特征”, 主持, 部委级, 2013-08--2018-12
( 3 ) 全球变化及海气相互作用, 主持, 国家级, 2014-01--2015-12
( 4 ) IODP351航次资助项目, 主持, 研究所(学校), 2014-05--2016-12
( 5 ) 中新世以来奄美三角盆地的风尘记录及其对构造尺度东亚古气候的指示, 主持, 国家级, 2016-01--2019-12
( 6 ) 第四纪以来亚洲风尘和火山物质输入西北太平洋的制约机制, 主持, 国家级, 2018-01--2021-12
( 7 ) 晚中新世以来西太平洋暖池碎屑沉积物的来源, 主持, 研究所(学校), 2020-07--2022-06
( 8 ) 印太交汇区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形成演化过程, 参与, 部委级, 2020-01--2024-12
( 9 ) 西太平洋暖池8.5Ma以来风尘输入变化及其古气候效应, 主持, 国家级, 2021-01--2024-12
( 10 ) 上新世以来区域和全球气候演化在西太平洋的沉积学记录, 主持, 研究所(学校), 2022-03--2025-02
参与会议
(1)Paleoclimate evolution of the East Asian continent since Miocene inferred from aeolian quartz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2018-12-09
(2)中更新世西北太平洋风尘输入明显增加的驱动机制 国海洋湖沼学会“全球变化下的海洋与湖沼——‘一带一路’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交流会 2018-11-21
(3)西北太平洋风尘石英所记录的中新世以来亚洲内陆古气候演化 第五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 2018-07-02
(4)Global cooling drive tectonic scale aridification of Asian interior since Miocene 2017-12-10
(5)西北太平洋第四纪以来的风尘输入及其控制因素 自然地理学大会 2017-11-21
(6)第四纪以来菲律宾海风成沉积的来源、通量变化及其控制因素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青年科技论坛 2017-04-06
(7)中新世以来奄美三角盆地粘土矿物的来源、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第四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 2016-07-04
(8)Tectonic and Climate control on the input of Asian dust to the Amami Sankaku Basin Since Miocene 2016-06-06
(9)Grain size and Sr-Nd isotopes compositions of detrital sediment from the western Philippine Sea over the last 250 kyr: implications for provenance and dust mass accumulation rates 2015-10-11
(10)近2Ma以来热带西北太平洋的风尘记录 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2013黄土与亚洲风尘物源学术研讨会 2013-11-27
(11)A dustier world since MIS12 inferred from Sr and Nd isotopes of sediments in the western Philippine Sea Fuqing Jiang 2013-08-25
(12)长江和黄河沉积物的定量区分及其在冲绳海槽物源判别中的应用 第四届全国沉积学大会 蒋富清 2009-10-16
(13)Sedimentary response of volcanic activity in the Okinawa Jiang Fuqing 2007-09-03
(14)The sediment source and its constraint in northern Okinawa Trough since the last 16.2ka-evidence from the Rare Earth Elements Jiang Fuqing 2006-11-28
(2)中更新世西北太平洋风尘输入明显增加的驱动机制 国海洋湖沼学会“全球变化下的海洋与湖沼——‘一带一路’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交流会 2018-11-21
(3)西北太平洋风尘石英所记录的中新世以来亚洲内陆古气候演化 第五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 2018-07-02
(4)Global cooling drive tectonic scale aridification of Asian interior since Miocene 2017-12-10
(5)西北太平洋第四纪以来的风尘输入及其控制因素 自然地理学大会 2017-11-21
(6)第四纪以来菲律宾海风成沉积的来源、通量变化及其控制因素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青年科技论坛 2017-04-06
(7)中新世以来奄美三角盆地粘土矿物的来源、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第四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 2016-07-04
(8)Tectonic and Climate control on the input of Asian dust to the Amami Sankaku Basin Since Miocene 2016-06-06
(9)Grain size and Sr-Nd isotopes compositions of detrital sediment from the western Philippine Sea over the last 250 kyr: implications for provenance and dust mass accumulation rates 2015-10-11
(10)近2Ma以来热带西北太平洋的风尘记录 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2013黄土与亚洲风尘物源学术研讨会 2013-11-27
(11)A dustier world since MIS12 inferred from Sr and Nd isotopes of sediments in the western Philippine Sea Fuqing Jiang 2013-08-25
(12)长江和黄河沉积物的定量区分及其在冲绳海槽物源判别中的应用 第四届全国沉积学大会 蒋富清 2009-10-16
(13)Sedimentary response of volcanic activity in the Okinawa Jiang Fuqing 2007-09-03
(14)The sediment source and its constraint in northern Okinawa Trough since the last 16.2ka-evidence from the Rare Earth Elements Jiang Fuqing 2006-11-28
指导学生
已指导学生
周宇 硕士研究生 070704-海洋地质
刘华华 硕士研究生 070704-海洋地质
周烨 硕士研究生 070704-海洋地质
朱潇 硕士研究生 070704-海洋地质
冯旭光 硕士研究生 070704-海洋地质
张志顺 硕士研究生 070704-海洋地质
现指导学生
杨佳毅 硕士研究生 070704-海洋地质
郑昊 硕士研究生 070704-海洋地质
任传亮 硕士研究生 085700-资源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