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邮件: xmzhang@ihep.ac.cn
通信地址: 北京石景山区玉泉路十九号(乙)
邮政编码: 100049
研究领域
粒子宇宙学。
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相互交叉研究是二十一世纪物理学和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势。粒子宇宙学通过将粒子物理和宇宙学、极大和极小相结合,研究原初引力波与宇宙起源;暗物质、暗能量的物理本质;粒子质量的产生机制、反物质的丢失之谜;弱电相变机制与相变引力波;电荷-宇称-时间联合变换(CPT)对称性检验等。
回国前的工作主要包括:与导师Roberto Peccei教授一起,在国际上首次构造了顶夸克反常耦合的手征拉氏量;与Rabi Mohapatra 教授一起研究了左右对称模型中的Leptogenesis和弱电能标重子数产生的物理机制。 回国后,主要致力于粒子宇宙学的研究。1999-2000年提出了WIMP暗物质粒子的非热产生机制及温WIMP暗物质模型。 2003年提出了中微子暗能量模型。2004年,提出了精灵(Quintom)暗能量模型, 此论文单篇引用650余次并获得了首届中国卓越研究奖(Thomson Scientific Research Fronts Award 2008)。2010年,国际权威综述期刊 《Physics Reports》专文评述了Quintom宇宙学。另外两篇关于精灵研究的论文入选了《第一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2002年提出描述宇宙加速膨胀和正反物质不对称产生的统一模型, 2005-2006年研究了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极化数据检验CPT对称性并首次做了数据分析,美国物理学会周刊《Physical Review Focus》为此做了专题报道。至今共发表论文160余篇,共引用7000余次。单篇引用100次以上的17篇。最高单篇引用650余次。至今已培养了17名博士和博士后,另外6人分别为中科院等单位聘为研究员、教授或副研究员、副教授。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
招生方向
教育背景
学历
学位
工作经历
1991年至1996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物理系和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
1996年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副研究员。
1998年晋升为研究员;
教授课程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指导学生
已指导学生
赵公博 博士研究生 070201-理论物理
李虹 博士研究生 070201-理论物理
李明哲 博士研究生 070201-理论物理
顾佩洪 博士研究生 070201-理论物理
王秀莲 博士研究生 070201-理论物理
张晓菲 博士研究生 070201-理论物理
夏俊卿 博士研究生 070201-理论物理
邱涛涛 博士研究生 070201-理论物理
蔡一夫 博士研究生 070201-理论物理
刘杰 博士研究生 070201-理论物理
万友平 博士研究生 070201-理论物理
李思宇 博士研究生 070201-理论物理
刘洋 博士研究生 070201-理论物理
现指导学生
翟划 博士研究生 070201-理论物理
李永平 博士研究生 070201-理论物理
王潇 博士研究生 070201-理论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