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方晓阳 男 博导 人文学院
电子邮件:fangxiaoyang@ucas.ac.cn
通信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
邮政编码:

学术成果

学术论文

文物科技

1.Tao Li, , Yun-Feng Xie, Yi-Min Yang, Chang-Sui Wang, Xiao-Yang Fang, Ji-Long Shi and Qiu-Ju He,Pigment identification and decoration analysis of a 5th-century Chinese lacquer painting screen: A micro-Raman and FTIR study,Journal of Raman Spectroscopy(SCI),Volume 40, Issue 12, pages 1911–1918, December 2009
2.Phytolith analysis A novel approach to characterize and identify the plant materials used in ancient Chinese handmade paper A preliminary case study,The Melbourne Journal of Technical Studies in Art Accepted,2009
3.李涛,杨益民,王昌燧,方晓阳,谢云峰,施继龙. 司马金龙墓出土木板漆画屏风残片的初步分析[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9(03)
4.李涛,施继龙,方晓阳,王昌燧. 拉曼光谱、植硅体和淀粉粒分析在纸质文物研究中的应用[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9(06)
5.李涛,吴妍, 谢云峰,王昌燧,方晓阳.植硅体分析:鉴别古纸原料的新思路?——以安徽泾县所产两种仿古宣纸的分析为例[J]. 文化资产保存学刊.2009(08)
6.Shuya. Wei, , Xiaoyang. Fang,, Xuejun. Cao, Manfred Schreiner,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aterials used in Chinese ink sticks by pyrolysis-gas,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Volume 91, Issue 1, May 2011, Pages 147–153
7.曹雪筠,杨军,方晓阳,王昌燧. 江西南昌雷鋽墓出土墨锭的分析研究[J]. 南方文物. 2011(02)
8.邵錡,方晓阳,潘伟斌,王昌燧,韩庆元. 贾湖骨笛复原新技术研究[J]. 华夏考古. 2012(01)
9.方晓阳,邵锜,夏季,王昌燧,潘伟斌,韩庆元. 贾湖骨笛的精确复原研究[J]. 中国音乐学. 2012(02)
10.邵錡,方晓阳,王昌燧. 贾湖骨笛虚拟复原方法研究[J]. 文化资产保存学刊.2012(19)
11.Shuya Wei, Xiaoyang Fang, Jun Yang, Xuejun Cao, Valentina Pintus, Manfred Schreiner, Guoding Song, Identification of the materials used in an Eastern Jin Chinese ink stick,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Volume 13, Issue 4, Pages 448-452

传统工艺

1.方晓阳.澄泥砚工艺小考[J].文物.1991(03)
2.方晓阳. 印刷术与北杂剧[J].文化中国(加拿大).1998(09)
3.樊嘉禄,张秉伦,方晓阳. 从宣纸的技术渊源看“宣纸”概念的内涵[J]. 安徽史学. 2000(02)
4.樊嘉禄,方晓阳. 对纸药发明几个相关问题的讨论[J]. 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2)
5.樊嘉禄,张秉伦,方晓阳. 明代五种加工纸工艺史料研究[J]. 中国科技史料. 2000(01)
6.方晓阳. 《南齐书》新出印刷史料之辨证[J]. 中国印刷.2001(02)
7.方晓阳,张秉伦. 木版年画的源流与演化[J]. 中国印刷.2001(05)
8.张秉伦. 对中国古代纸币印刷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国印刷.2001(10)
9.方晓阳,张秉伦,樊嘉禄. “玉印玉板书”与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技术关连[J]. 中国史研究. 2002(01)
10.方晓阳,朱江. 东至关子钞版之计算机模拟拼合实验[J]. 中国印刷.2002(01)
11.方晓阳,汪海霞. 清泰山磁版印刷工艺再研究[J]. 中国印刷.2002(06)
12.方晓阳. 黄凤池在画谱刊印上的贡献[J]. 中国印刷.2003(02)
13.方晓阳,张秉伦. 我国古代几种重要的制墨色料[J]. 中国印刷.2003(03)
14.方晓阳,张秉伦. 浅议印章对雕版印刷术发明的影响[J]. 中国印刷.2003(05)
15.方晓阳,张秉伦. 中国发明的雕版印刷术技术与文化背景[J]. 中国印刷.2003(11)
16.方晓阳. 传统印刷工艺[J]. 中国文化遗产. 2004(03)
17.方晓阳. 现存唐代印刷实物的考察与研究[J]. 中国印刷.2005(04)
18.方晓阳,张秉伦. 南齐时期的雕版印刷雏形技术研究[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
19.方晓阳. 笛龠的制作工艺研究(上)[J]. 乐器. 2007(05)
20.方晓阳. 笛龠的制作工艺研究(下)[J]. 乐器. 2007(06)
21.方晓阳,吴丹彤,卢一葵. 安徽泾县“千年古宣”宣纸制作工艺调查研究[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8(06)
22.方晓阳,吴丹彤. 唐代敦煌千佛洞纸制针孔漏版的制作与印刷技艺研究[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09(06)
23.王伟,方晓阳. 中国古代制墨与中药关系的初步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10(16)
24.王伟,方晓阳. 基于宋应星《天工开物》探究——以“去松脂”工艺为例[J]. 农业考古. 2010(03)
25.王伟,方晓阳. 中国古代松烟墨制作工艺源流[J]. 出版与印刷. 2010(01)
26.王伟,方晓阳,胡凤. 略论中国墨文化的建构历程和文化表征[J]. 江淮论坛. 2010(03)
27.方晓阳,吴丹彤. 试论唐代雕版印刷业兴盛的主要原因[J].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2010(S1)
28.方晓阳,施继龙. 唐代雕版印刷的相关文献研究[J].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2010(S1)
29.方晓阳,施继龙,张养志. 王祯《农书》中锡活字排版技艺新释[J].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2010(S1)
30.方晓阳,吴丹彤,鄢中华,甘让生,石礼雄,钟文良. 江西铅山连史纸制作技艺调查研究[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0(06)
31.方晓阳,吴丹彤. 东晋写本《杂阿毗昙心论》背印佛像研究[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0(06)
32.方晓阳. 康熙制作松花石砚年代考[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0(05)
33.沈晓筱,张居中,方晓阳. 从“研”到“砚”——论砚台形制的最初演变[J]. 东南文化. 2011(03)
34.方晓阳,吴丹彤. 促进宋代印刷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1(06)
35.方晓阳,吴丹彤. 论元代政府对印书业的促动[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2(06)
36.方晓阳. 砚林珍品红丝砚[J].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2(07)
37.方晓阳. 砚林珍髹漆砂砚[J].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3(02)
38.方晓阳,吴丹彤. 祁门县文堂村木活字印刷技艺调查研究[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3(06)

医学史

1.方晓阳. 蒙汉医学的结晶《饮膳正要》及其食疗学价值 [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1997 (02)
2.方晓阳,梅军,马树田. 阴阳均衡模型试探 [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1 (06)
3.方晓阳,付邦红. 《食疗本草》中食物禁忌之分类研究 [J]. 时珍国医国药. 2001 (09)
4.方晓阳,朱江,梅军,吴丹彤. 中药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中草药. 2001(09)
5.方晓阳,梅军,朱江. TF型中药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J]. 中国中药杂志. 2002(05)
6.叶青,方晓阳. 从“反应停”到透皮治疗系统——新药研发思路的转变[J]. 医学与哲学. 2003(01)
7.方晓阳,盛伟. 细胞凋亡的概念来源及其研究进展[J]. 生命的化学. 2003(02)
8.方晓阳,叶青. 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与发展[J]. 中草药. 2003(02)
9.吴丹彤,方晓阳,朱燕飞. 世界生物医学顶级研究机构NIH[J]. 生命的化学. 2003(05)
10.章静,方晓阳. 中药三七在明代得以传播的历史条件[J]. 中华医史杂志. 2004(01)
11.章静,方晓阳. 中医止血技术发展缓慢的原因和启示[J]. 医学与哲学. 2004(04)
12.方晓阳,盛伟.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中药研究[J]. 中草药. 2004(04)
13.肖家军,方晓阳. 《伤寒杂病论》剂量的传承与思考[J]. 医学与哲学. 2004(12)
14.方晓阳,肖家军. 喜树碱类药物四十年研发的回顾与反思[J]. 医学与哲学. 2005(01)
15.方晓阳,李董男. 张介宾对阴阳黄理论的贡献[J].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5(04)
16.肖家军,方晓阳. 汉代、清代、当代中药剂量变化浅谈[J]. 中国药师. 2005(10)
17.李董男,方晓阳,盛伟. 宋元时期黄疸湿热(寒)论的建立与传承[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18.李董男,方晓阳. 西方医学对中医黄疸理论的影响[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03)
19.李董男,方晓阳,盛伟. 中医黄疸禁忌史料[J]. 中华医史杂志. 2006(03)
20.康辉,柯资能,方晓阳. 中国古代辟疫思想的当代启示[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04)
21.李董男,方晓阳. 黄疸外治法的中医史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04)
22.马树田,方晓阳. 针灸早期介入出血性中风治疗的困惑与思考[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06(07)
23.马树田,方晓阳. 灸法衰落原因的探讨与思考[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09)
24.肖家军,方晓阳. 肝癌古今药方统计结果之比较[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06(10)
25.康辉,柯资能,方晓阳.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熏烟防疫刍议[J]. 时珍国医国药. 2006(11)
26.盛伟,方晓阳,余明珍. 浅论中医黄疸蓄血理论之发展[J]. 中医文献杂志. 2007(01)
27.李董男,方晓阳. 明清黄疸外感内伤理论建立与发展研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2)
28.方晓阳. 开展中医的有效性传播[J]. 科技导报. 2007(10)
29.肖家军,方晓阳. 肝癌中医古今药方的对比分析[J]. 中国肿瘤. 2008(12)
30.曹丽娟,朱建平,袁冰,方晓阳. 我国早期对灵芝功用的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3(05)

食品与安全

1.方晓阳. 我国古代著名调味品“八和齑”的模拟实验研究 [J]. 中国调味品. 1996 (08)
2.方晓阳. 蛇王营养液的研究 [J]. 食品科学. 1997 (01)
3.方晓阳. 金蛇王营养液对老龄鼠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 [J]. 蛇志. 1997 (01)
4.方晓阳. 薏仁茯苓醪的研制[J]. 杭州食品科技.1997(04)
5.方晓阳,蒋诗平. 金蛇胆口服液急性毒性及镇咳抗药效研究[J]. 蛇志.1997(04)
6.方晓阳,蒋诗平. 黄山产五步蛇醇提物对大鼠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 蛇志.1997(04)
7.方晓阳,阮琼,吴闽华. 传统名特食品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 [J]. 微计算机应用. 1997 (06)
8.方晓阳. 五步蛇酒制造新工艺 [J]. 中草药. 1997 (10)
9.方晓阳. 酶法蛇鞭酒的研制 [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1999 (02)
10.姜玉平,方晓阳. 明代食品贮藏方法与技术研究 [J]. 农业考古. 2001 (01)
11.方晓阳,吴丹彤,马树田. 乌梢蛇血清对小鼠白细胞数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 [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2 (02)
12.李良红,方晓阳. 用有机食品突破绿色壁垒的思路分析[J]. 科技导报. 2004(03)
13.李良红,方晓阳. 对我国食品企业实施HACCP体系的思路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10)
14.刘雯,方晓阳. 美国FDA食品管理模式[J]. 中国药品监管. 2004(03)
15.刘雯,方晓阳.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J]. 安徽医药. 2005(01)
16.吴丹彤,方晓阳,刘雯. 食品安全信用的定义与特点[J]. 安徽医药. 2005(02)
17.方晓阳,刘雯. 从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探讨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J]. 疾病控制杂志. 2005(01)

政策与其他

1.姜玉平,方晓阳. 我国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创新的分析与研究[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05)
2.朱燕飞,方晓阳.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运行机制的初步研究[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4(02)
3.吕凌峰,刘颖勃,方晓阳. 美国卫生部与国家科学基金会对高校研究资助的比较[J]. 科技导报. 2004(05)
4.刘容光,刘云,王岩,方晓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普专项资助与管理模式对策研究[J]. 中国科学基金. 2003(04)
5.刘云,刘容光,方晓阳,王岩. 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科学仪器资助的战略思考[J]. 中国科学基金. 2004(01)
6.方晓阳. 开展中医的有效性传播[J]. 科技导报. 2007 (10)
7.方晓阳,谢勇. 意大利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 2013(10)

学术著作

1. 张秉伦、方晓阳、樊嘉禄,《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造纸与印刷》,郑州:河南大象出版社,2005年5月。
2. 樊嘉禄、方晓阳、吴丹彤,《中国手工艺•文房四宝》,郑州:河南大象出版社,2009年6月。
3. 方晓阳、吴丹彤,《中国手工艺•印刷》,郑州:河南大象出版社,2009年12月。
4. 方晓阳、陈天嘉(编),《中国传统科技文化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4月。
5. 方晓阳、韩琦,《中国古代印刷技术工程史》,太原: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年9月。 

职务专利
1. 蛇营养液(发明专利),专利号或授权号:CN1191116A,获得时间:1998。
2. 治疗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的蛇毒制品(发明专利),专利号或授权号:CN1368055A,获得时间:2002.10.11
3. 笛龠(实用新型), 公开号:CN200997268,获得时间:2007.12.26

工作经历

职业经历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6月-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5月-2012年6月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7月-2007年5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8年5月-2006年7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助教、讲师,1991年7月-1998年6月
北京印刷学院讲座教授,2012年1月-2014年12月

学术兼职
中国科学院传统工艺与文物科技中心主任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生物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印刷协会印刷史分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学会监事长
《中国科技史杂志》编委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奖励与荣誉

奖励
1.《中国传统工艺全集》,2006年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作者之一。
2.《安徽文化史》,安徽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一等奖,作者之一。
3.《安徽重要历史事件丛书》,安徽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荣誉奖,作者之一。 

荣誉
1. 1999年12月,获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
2. 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
3. 1998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宽诚育才奖”。
4. 200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班主任”。

招生方向

文物科技
传统工艺
医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