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邮件: sunlie@ihns.ac.cn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邮政编码: 100190
研究领域
招生信息
招收有志从事技术史、近现代科技史等研究方向的硕士生与博士生。
张衍,2017年入学,现代制药史
李昕,2018年入学,半导体技术史
耿健航,2018年入学,科技体制史
贾泽宇,2019年入学,生物技术史
佟路明,2019年入学,传统工艺
招生专业
0712Z1-科学史
招生方向
近现代科技史
科技考古
教育背景
2010-02--2010-05 Technische Universitaet Berlin 访问学者
2007-09--2011-06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理学博士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
社会兼职
2019-08-01-今,传统工艺研究会, 理事
2019-03-16-今,《自然科学史研究》, 副主编
2015-09-16-今,工业考古与工业遗产, 理事
2014-11-01-今,工程史研究会, 副秘书长
教授课程
科学技术史研究导论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
(2) 优秀论文奖, 专项, 2015
专利成果
[2] 孙烈, 吴世磊, 关晓武, 李昕. 样品台及电子显微镜. CN: CN111725041A, 2020-09-29.
出版信息
主要著作
1. 孙烈. 制造一台大机器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万吨水压机的创新之路.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2.
2. 孙烈. 德国克虏伯与晚清火炮 贸易与仿制模式下的技术转移.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4.
3. Forschner, D. 孙烈译. 德国蒸汽机车在中国——德国蒸汽机车及其在中国的运营(1892-1985) German Steam Locomotives in China: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German steam locomotives in China from 1892 until 1985》(中英文对照本).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7.
部分论文
1. 孙烈.中国科技体制的演变.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09):970-981. (论点摘编:孙烈. 中国科技体制的演变.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26(06):146.)
2. SUN. L., "Decision Making in the 120MN Shanghai Hydraulic Forging Press Project: Walking a Tightrope Between Politics and Technology." Philosophy of Engineering, East and West. Springer, Cham, 2018. 271-280.
3. L, Sun and Danian Hu. "Manufacturing in the Eye of the Storm: Shen Hong and the Nine Great Installations Project During China’s Cultural Revolution." Endeavour 41.3 (2017): 116-126.
4. 孙烈. 技术引进与创新:家电、轿车与高铁. 白春礼. 中国科技的创造与进步.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8::112-118.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and Innovation: Household Appliances, Passenger Cars and High-Speed Railway. Bai Chunli. China’s Creations and Progres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2018: 178-187.)
5. 孙烈 吴世磊 关晓武. 虫纹铙和楚公豸戈微痕信息分析报告. 陈建明 许杰主编. 三湘四水集萃:湖南出土商、西周青铜器展.中华书局.2017. 213-215.
6. 吴世磊 孙烈 关晓武. 湖南省博物馆藏七件商周青铜器的XRF检测分析. 陈建明 许杰主编. 三湘四水集萃:湖南出土商、西周青铜器展.中华书局.2017. 204-212.
7. 李昂, 孙烈. 从赤霉素到九二〇农药 20 世纪 50—70 年代一种植物激素在中国的际遇. 古今农业, 2018 (1): 15-22.
8. Lie Sun, Xiaowu Guan, and Shilei Wu. "An Analysis of Micro Scratches on Typical Southern Chinese Bronzes—A Case Study of Crawler-Pattern Nao and Chugong Ge." Explorations in the Hist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 Springer, Cham, 2016. 245-259.
9. 孙烈.中国武器制式体系的建立与发展(1864—1955)[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6,8(03):297-306.
10. 张治中 张柏春 孙烈. 立轴式风车. 冯立昇 关晓武 张治中 编. 工具器械. 大象出版社. 2016: 89-100.
11. 关晓武 孙烈 吴世磊. 湖南博物馆藏寿面纹大口尊微痕的提取与初步研究. 湖南省博物馆. Vol.12, 2016: 131-139.
12. L, Sun and A. Li. "Rolling-element bearings in China: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20th century." 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11.1 (2016): 33-43.
13. 李昂 孙烈. 科学数据库的“公器”困境——当代史视角下的BIND兴衰,社会科学前沿,Vol. 5, 2016(2):241-248.
14. 陈悦 孙烈. 近代首个物理天文学体系——笛卡尔涡旋宇宙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Vol.33, 2016, (6):74-78.
15. 陈悦 孙烈. “工程”与“工程师”词源考略,工程研究. Vol.5, 2013(1): 53-57.
16. 孙烈. 晚清驻外官员与克虏伯对华军事交流.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2,34(01):30-34+126.
17. 孙烈. 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与万吨水压机. 百年潮, 2012(01):15-21.
18. 孙烈. 晚清筹办北洋海军时引进军事装备的思路与渠道——从一则李鸿章致克虏伯的署名信谈起.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1,27(06):93-97.
19. 孙烈. 中国走出自制重大技术装备困境的一次尝试——上海1.2万吨锻造水压机的设计与制造.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1,30(03):366-382.
20. 孙烈.研制上海万吨水压机——中国的系统集成创新,潘教峰 李成智 周程 张柏春 主编,重大科技创新案例,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170-189.
21. 孙烈. 工程技术的科学化与学科发展,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总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78-81.
22. 孙烈. 晚清民国时期的水压机及其对兵器工业的影响.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1,32(03):372-380.
23. 孙烈. 研制上海万吨水压机——中国的系统集成创新. 潘教峰等主编. 重大科技创新案例.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1: 170-189.
24. 孙烈 张柏春. 我国的万吨水压机及其总设计师. 李伯聪著. 工程创新 突破壁垒和躲避陷阱.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152-167.
25. 孙烈.上海1.2万吨水压机的创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王思明 张柏春主编. 技术:历史与遗产,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412-419.
26. Sun L, Zhang B, Lin T Y, et al. An investig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vertical-axle-styled “Chinese Great Windmill” and its square-pallet chain-pump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ist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 Springer, Dordrecht, 2009: 295-308.
27. Lin T Y, Zhang B, Lu D M, et al. On the mechanism analysis of the vertical shaft type wind-power Chinese square-pallet chain-pump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ist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 Springer, Dordrecht, 2009: 309-324.
28. 孙烈. 从万吨水压机看制造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1(01):26-32.
29. 孙烈. “大跃进”时期“蚂蚁啃骨头”的机械加工方法的兴起.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11-18. 后收入张柏春,姜振寰,冯立升主编. 技术发展与文化遗产.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8: 181-192.
30. 孙烈,张柏春,张治中,林聪益. 传统立轴式大风车及其龙骨水车之调查与复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5-13. 后收入张柏春,姜振寰,冯立升主编. 技术发展与文化遗产.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8.259-27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传统工艺与文物科技研究中心编. 鉴古证今 传统工艺与科技考古文萃.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597-610.
其他发表
1. 孙烈. 文以载道 技亦载道. 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国古代机械复原研究》笔谈.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3月18日. 第16 版.
2. 孙烈. 走向科技强国. 科学画报. 2019年第9期.
3. 张衍 李昕 孙烈. 砥砺奋进七十年,铸就辉煌谱新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发展成就回顾. 科学画报. 2019年第9期.
4. 姚立澄 孙烈 邹大海. 重庆出土南宋球形火雷简报.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9年第1期.
5. 孙烈. 青铜弩机,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04-105(另刊:孙烈. 中国古代技术发明之三:青铜弩机. 纪检监察报. 2018.06.15)
6. 孙烈. 顿钻(井盐深钻及汲制技艺),同上.148-151.
7. 孙烈. 大风车,同上.160-161.(孙烈. 中国古代技术发明之九:大风车. 纪检监察报. 2018.07.27.)
8. 孙烈. 秦陵铜车马,同上.179-181
9. 孙烈. 应县木塔,同上.194-197.
10. 孙烈. 大数据简史. 科学画报. 2015(6):19-21.
11. 孙烈. 十大最具革命性的科学理论. 科学画报. 2014(3):16-23.
12. 孙烈. 首届适用技术暨德国技术向中国转移系列学术研讨会.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2(2):250-252.
13. 孙烈. 搭建两岸科学技术史学术交流的平台——海峡两岸科学与工艺遗产学术研讨会获得成功.中国科技史杂志,2011,32(01):138.
14. 孙烈. “中德科技交流390年暨《奇器图说》出版381年纪念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9,30(02):262.
15. 孙烈. 首届中国技术史论坛在南京举行.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0,29(01):127.
16. 孙烈. 2008年国际机器与机构学史学术研讨会在台南举行.中国科技史杂志,2009,30(02):263.
17. 孙烈. 新中国科技发展辉煌60年. 科学画报. 2009. No.10: 4卷首语.
18. 孙烈. 中国科技发展60年成就回顾. 科学画报2009.No.10: 14-23.
19. 孙烈. 大陆机械史学者台湾纪行. 科学史通讯(台湾). 2009. No.32: 42-46.
20. 孙烈. 全国首届工业遗产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中国科技史杂志,2008(03):227.
发表著作
(2) 德国克虏伯与晚清火炮——贸易与仿制模式下的技术转移, German Krupp and Late Qing Chinese Artillery: Technology Transfer through Trade and Imitation,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4-11, 第 1 作者
(3) 德国蒸汽机车在中国——德国蒸汽机车的制造及其在中国的运营(1892~1985), German Steam Locomotives in China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German steam locomotives in China from 1892 until 1985,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7-12, 第 1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