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于锡峥 男 硕导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电子邮件: yuxizheng@nssc.ac.cn
通信地址: 北京市怀柔区京密北二街
邮政编码: 101400
电子邮件: yuxizheng@nssc.ac.cn
通信地址: 北京市怀柔区京密北二街
邮政编码: 101400
研究领域
卫星轨道动力学、空间任务仿真分析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
082501-飞行器设计
招生方向
飞行器轨道动力学研究
教育背景
2004-09--2007-07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硕士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
2015-12~2018-06,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副研究员2009-12~2015-12,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助理研究员2007-07~2009-12,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研究实习员
教授课程
空间任务分析与设计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
[1] 郭亦鸿, 王赤, 韦飞, 孙天然, 于锡峥, 彭松武, Graziella, BRANDUARDIRAYMONT, Steven, SEMBAY. 月基软X射线成像仪——对地球磁层的全景观测.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J]. 2021, 51(7): 1009-1017,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05173832.[2] Jorgensen, Anders M, Sun, Tianran, Wang, Chi, Dai, Lei, Sembay, Steve, Zheng, Jianhua, Yu, Xizheng. Boundary Detection in Three Dimensions With Application to the SMILE Mission: The Effect of Model-Fitting Nois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PACE PHYSICS[J]. 2019, 124(6): 4341-4355, [3] 曾麒麟, 于锡峥, 熊蔚明. 太阳观测卫星的数传天线波束及其指向设计.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J]. 2019, 41(6): 135-142,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00418714.[4] 王荣兰, 于锡峥, 周秀华, 周炳红. 多碎片移除过程中的路径优化. 空间科学学报[J]. 2018, 79-87,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674751584.[5] 周秀华, 于锡峥, 王荣兰, 周炳红. 基于碰撞能量转移的空间碎片移除新方法. 空间碎片研究[J]. 2017, 17(3): 26-34,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001479848.[6] 于锡峥, 周秀华, 刘卫, 王荣兰, 周炳红. 单次任务中主动清除多块碎片的仿真分析. 航天器环境工程[J]. 2017, 34(1): 15-20,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000127445.[7] 钱航, 郑建华, 李明涛, 李晖, 高东, 于锡峥. 星际探测太阳帆行星和太阳借力轨道全局优化.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J]. 2016, 38(1): 137-142,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668250728.[8] 钱航, 郑建华, 于锡峥, 高东. 太阳帆航天器悬浮轨道动力学与控制. 空间科学学报[J]. 2013, 33(4): 458-464,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840611.[9] 李明涛, 郑建华, 于锡峥, 高东. 基于流形插入的日地系Halo轨道转移轨道设计.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J]. 2011, 41(2): 585-589,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36885954.[10] 李明涛, 郑建华, 于锡峥, 高东. 日地平动点卫星两脉冲转移轨道设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J]. 2009, 865-868,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31481202.[11] 李明涛, 郑建华, 于锡峥, 高东. IPS转移轨道设计技术. 宇航学报[J]. 2009, 30(1): 72-81,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29395299.[12] 李明涛, 郑建华, 于锡峥, 高东. 平动点卫星的脉冲轨道保持策略.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J]. 2009, 1407-1412,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31528368.[13] 李志武, 郑建华, 于锡峥, 吴霞. 深空探测行星借力飞行轨道自动设计与仿真. 计算机仿真[J]. 2009, 59-61,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30719828.[14] 李明涛, 郑建华, 于锡峥, 高东. 约束条件下的Halo轨道转移轨道设计. 宇航学报[J]. 2009, 30(2): 437-441,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29918361.[15] 郑建华, 高怀宝, 刘正常, 高东, 于锡峥. IPS理论与技术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 宇航学报[J]. 2008,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1000035774.[16] 李明涛, 郑建华, 于锡峥, 高东. 受摄三体问题研究.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J]. 2008, 28(6): 14-20,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29383683.[17] 于锡峥, 郑建华, 高怀宝, 刘正常. 地-月系L1和L2点间转移轨道设计.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J]. 2008, 38(3): 741-745,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27184026.[18] 于锡峥. IPS理论在探月节能轨道设计中的应用. 2007,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 1 ) 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工程, 参与, 部委级, 2016-01--2021-01( 2 ) 空间卫星任务分析与方案设计, 参与, 部委级, 2017-01--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