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承林 男 博导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电子邮件: clsun@dicp.ac.cn
通信地址: 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457号
邮政编码: 116023
研究领域
环境工程
主要研究工业废水治理技术,包括催化湿式氧化技术(CWAO)、电催化湿式氧化技术(CWEO)、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技术(CWPO)、催化臭氧氧化技术(CWOO)、电多相催化氧化技术(ECO)及生物氧化技术等。
化学工程与工业催化
主要研究工业催化产业化所需的催化剂、技术和过程,包括丙烷脱氢(PDH)、长链烷烃脱氢(LADH)及伯胺合成仲/叔胺(NAPA)等。
招生信息
欢迎有志于从事环境工程与工业催化催化剂开发与应用技术的同学报考!
招生专业
招生方向
教育背景
学历
学位
工作经历
长期从事工业废水治理与工业催化的技术开发和研究工作。
工作简历
教授课程
专利与奖励
共申请专利70多项,授权专利43项,鉴定成果9项。
奖励信息
专利成果
出版信息
目前已在环境工程和工业催化领域发表论文近百篇,同时出版催化湿式氧化专著一本。
发表论文
发表著作
科研活动
环境工程
2000~2001年主持完成了研制车载型催化湿式氧化处理废水装置的项目,获得了2002年度国家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主持国家863重大专项“湿式催化氧化技术催化剂和反应器的研制”,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湿式催化处理20吨/天装置已在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成功实施。开发了含油污水处理及回用装置,有5套在辽河油田、胜利油田及大港油田运行,为上述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9年主持的863重点项目“强化催化氧化集成技术与装备”异佛尔酮有机废水催化湿式氧化装置已在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运行,并通过烟台市环保局验收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鉴定。
2012~2019年期间共有7套催化湿式氧化工业化装置顺利开车,其中在宁波台塑公司运行的装置(处理规模500t/d)为目前国内单套处理量最大的催化湿式氧化装置,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开发的催化剂实现了对国外催化剂的替代。
化学工程与工业催化
先后承担了“八五”、“九五”国家攻关项目,是“合成气经由二甲醚制取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项目的负责人之一,该项目分别获得1996年度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及财政部颁发的国家八五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
科研项目
参与会议
合作情况
同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华东理工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在环境工程工业废水处理方面有交流合作。
项目协作单位
中科院青岛能源所
华东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指导学生
已指导学生
汪媛 硕士研究生 070304-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李经球 硕士研究生 081705-工业催化
鲁晓阳 硕士研究生 083002-环境工程
史俊杰 硕士研究生 081701-化学工程
孙广路 博士研究生 081701-化学工程
彭福勇 硕士研究生 083002-环境工程
徐爱华 博士研究生 081701-化学工程
姚慧强 硕士研究生 081701-化学工程
何松波 博士研究生 081701-化学工程
毕文君 硕士研究生 081701-化学工程
蒋文天 博士研究生 081701-化学工程
赖玉龙 博士研究生 081701-化学工程
殷梦瑶 硕士研究生 083002-环境工程
罗沙 博士研究生 081701-化学工程
任健 博士研究生 081701-化学工程
卫皇曌 博士研究生 081701-化学工程
刘培娟 博士研究生 081701-化学工程
闫晓淼 硕士研究生 430130-环境工程
周波 硕士研究生 085216-化学工程
马磊 博士研究生 081701-化学工程
余丽 博士研究生 081701-化学工程
张通 硕士研究生 081701-化学工程
顾彬 博士研究生 081701-化学工程
李先如 博士研究生 081701-化学工程
赵颖 硕士研究生 085229-环境工程
于杨 博士研究生 083002-环境工程
王亚旻 博士研究生 083002-环境工程
贾海园 博士研究生 081701-化学工程
时宇 博士研究生 081701-化学工程
现指导学生
李经球 博士研究生 081701-化学工程
吴慧玲 硕士研究生 085229-环境工程
孙文静 博士研究生 083002-环境工程
刘梦洋 硕士研究生 085216-化学工程
谭向东 博士研究生 081701-化学工程
陈丽丽 博士研究生 081701-化学工程
薛伟洋 硕士研究生 085216-化学工程
王盛哲 硕士研究生 081701-化学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