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邮件: hejuan@ucas.ac.cn
通信地址: 中关村东路55号424室
邮政编码:
研究领域
化学史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
招生方向
教育背景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
社会兼职
教授课程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
1、何涓. 1932年以来杂环化合物的中文命名. 化学通报,2019,82(4):373-378.
2、何涓. 中文化学名词烷、烯、炔之由来. 化学通报,2016,79(7):667-670,666.
3、何涓. 轮、困还是苯?有机化合物命名用字音译原则之由来. 科学世界,2016,(4):102-103.
4、何涓. 有机化合物中文命名的演进:1908~1932.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4,33(4):479-493.
5、何涓. 有机化合物中文名称中的化学介词:由来与演变.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4,35(3):289-302.
6、何涓. 1908—1932年羧酸的中文命名. 中国科技术语,2014,(1):52-57.
7、Juan He. Text and Teacher in the Transmission of Alchemical Knowledge: Wu Wu and His Works.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2013)2014, (38): 55-70.
8、何涓. 1908~1932年芳香族化合物与杂环化合物的中文命名. 中国科技史杂志,2013,34(4):460-472.
9、何涓. 碳原子、取代基及官能团数目的中文命名演变:1908—1932. 中国科技术语,2012,(6):41-46,
10、何涓. 益智书会与杜亚泉的中文无机物命名方案.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7,26(3):389-400.
11、HE Juan.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Terms for Chemical Elements: 1901~1932. Historia Scientiarum, 2007, 16(3): 275-293.
12、何涓. 清末民初(1901~1932)无机物中文命名演变. 科技术语研究,2006,8(2):53-57.
13、何涓. 拉瓦锡的“私密科学”(书评).自然科学史研究,2005,24(3):280-283.
14、何涓. 清末民初化学教科书中元素译名的演变.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5,24(2):165-177.
15、何涓. 化学元素名称汉译史研究述评.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4,23(2):155-167.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1 Borderlines and Intersections:Knowledge Spheres in Pre-modern China, 10th-18th
centuries,德国马普学会,2007年至2012年,主持该项目下炼丹术的子课题研究
2 新中国的化学名词建设:1949—1966,中国科学院任务,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主持
参与会议
1、1956年《光明日报》开展的化学名词讨论及其影响 ,第九届全国化学哲学与化学史学术研讨会,北京,2017-08-26。
2、元素周期律在中国的传播:对清末民初中学化学教科书的考察,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9年学术年会,北京,201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