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电子邮件: dennis.zhxu@ucas.ac.cn

研究兴趣

科学哲学;知识论与行动哲学;维特根斯坦。

教育背景

   
学历
2005. 9. ~2010. 7.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研究生 
2001.9. ~ 2005. 7. 南京大学哲学系   本科
          
学位
哲学博士(科学技术哲学,清华大学)
出国学习工作
2014.9 ~ 2015.3  英国牛津大学哲学系  访问学者
2008. 9 ~ 2009. 8. 美国匹兹堡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   访问研究 
2007. 10 ~ 11. 法国巴黎政治学院  访问研究;
          

工作经历

2014.1 至今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任助理、讲师           
2012.11 至今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2010.7 ~ 2012.11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师资博士后
 
主要学术兼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维特根斯坦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学会理事。

教授课程

分析哲学导论、 科学哲学研究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

[1] 徐竹:“论自然律与因果知识的知觉经验基础”,《哲学研究》,2012, (5)

[2] 徐竹:“维特根斯坦与行动的Trying理论”,《世界哲学》,2012, (3)

[3] 徐竹:“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因果机制理论述评”,《哲学动态》,2012, (3)

[4] 徐竹:“‘介入之下的不变性’——论可操控性因果概念的社会科学哲学意蕴”,《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 (3)

[5] 徐竹:“亚当•斯密的科学观初探——基于《天文学史》手稿的解读”,《科学文化评论》,2011, (2)

[6] 徐竹:“理性空间的社会化:布兰顿规范性实践概念的社会科学哲学意蕴”,《哲学分析》,2011, (4)

[7] Xu, Z. "Laws, Causality and the Intentional Explanation of Action. "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2010, 5(2)

[8] 徐竹:“因果性的反事实条件分析”,《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 (5)

[9] 徐竹:“论布兰顿之规范性实践概念”,《世界哲学》,2010, (3)

[10] 徐竹:“定律、因果性与行动的意向性说明”,《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 (1)

[11] 徐竹,吴彤:“科学哲学中的社会科学因果性争论述评”,《哲学动态》,2008, (11)

[12] 徐竹,吴彤:“自然主义,抑或先验反思?”,《南京社会科学》,2008, (10)

[13] 徐竹:“从方法论重构到先验旨趣分析”,《哲学研究》,2008, (2)

[14] 徐竹:“具体情境下的‘经验’概念”,《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 (6)

[15] 徐竹:“中国医学史与技术史中的父权制意蕴——评《性别视角中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科技史杂志》,2006, (2)
           
译著
布瑞·格特勒:《自我知识》,徐竹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年

科研活动

在研项目:

1.  “当代科学哲学中的因果理论前沿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ZX016),项目负责人。

2.  “有意为之:行动哲学的意图理论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2T50156),项目负责人。

3.  “科学哲学史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116),子课题组成员。

4.  “科学实践哲学与地方性知识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068),子课题组成员。

参加会议:

"A Moore’s Paradox in Theory of Intention: construction and critiqu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ttgenstein and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Beijing 2013. 10.

“行动意图的信念条件与一致性约束”,第十六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2013.8.

"Mechanism and Productive Eve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tific Explanation and Methodology of Science, Center for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xi University  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