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陆卫  男  研究员/博导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红外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电子邮件: luwei@mail.sitp.ac.cn
通信地址: 上海市虹口区玉田路500号
邮政编码: 200083

研究领域

  • 固体光电过程量子调控

  • 低维半导体物理

  • 光子-电子耦合物理

  • 磁子电子学

招生信息

招生方向:

(1) 光电子学
(2) 红外物理
(3)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招生专业:

​070205-凝聚态物理
070207-光学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教育背景

   
教育背景

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

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

​1989年至1991年,作为德国洪堡学者在德国布伦瑞克技术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ät Braunschweig)从事固体光谱学研究。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
2023-05~现在,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学位委员会主任
2013-09~2018-12,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所长
2013-03~2023-05,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03-03~2013-03,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0-09~现在,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1996-08~2000-09,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副所长
1995-09~1996-08,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1993-11~1995-09,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1991-11~1993-09,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
1989-07~1991-08,德国布伦端克技术大学, 博士后,德国洪堡基金会的洪堡学者
1988-02~1989-07,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学术兼职

中国空间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空间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主任;

美国物理学会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副主编;

IRMMW&THz 国际组委会委员;

上海市物理学会常委理事。


教授课程

红外物理与前沿技术
半导体光学性质导论

专利与奖励

   
奖励信息
(1) 面向航天应用的多维度精准调控红外光学薄膜元器件关键技术, 一等奖, 省级, 2020
(2) 局域态操控研究及其在红外辐射探测中应用, 二等奖, 国家级, 2014
(3) 高可靠性氮化镓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材料技术, 二等奖, 国家级, 2011
(4) 高可靠性氮化镓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材料技术, 一等奖, 省级, 2010
(5) 局域态操控研究及其在红外辐射探测中应用, 一等奖, 省级, 2007

出版信息

   
发表著作

(1) 集成电路先进工艺制造,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5-04, 第 1 作者;

(2) Spectroscopy of Semiconductors – Numerical Analysis Bridging Quantum Mechanics and Experiments, Springer, 2018-09, 第 1 作者;

(3) 半导体量子器件物理, The physics of semiconductor quantum device , 科学出版社, 2005-01, 第 2 作者;

(4) 半导体光谱分析与拟合计算,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n the spectrum of semiconductor, 科学出版社, 2014-03, 第 1 作者;

代表性论文

1.  Qianchun Weng#, Susumu Komiyama#, Le Yang, Zhenghua An*, Pingping Chen,Svend-Age Biehs,Yusuke Kajihara and Wei Lu*"Imaging of nonlocal hot-electron energy dissipation via shot noise"Science, 360(6390), 775-778 (2018).

2. Congyi Wang, Jinwei Rao*, Zhijian Chen, Kaixin Zhao, Liaoxin Sun, Bimu Yao*, Tao Yu, Yi-Pu Wang, and Wei Lu*, "Enhancement of Magnonic Frequency Combs by Exceptional Points", Nature Physics 20, 1139–1144 (2024)(中国科学院新闻报道上海市科委报道上海科技大学新闻报道,shared link https://rdcu.be/dF7KE)

3. J.W. Rao, Bimu Yao*, C.Y. Wang, C. Zhang, T. Yu*, and W. Lu*, "Unveiling a Pump-Induced Magnon Mode via Its Strong Interaction with Walker Modes", Phys. Rev. Lett. 130, 046705 (2023)  (上海科技大学澎湃新闻科学网新闻报道,infomat公众号Mat+特邀快讯).

4. Huanyi Xue#, Ruijie Qian#, Weikang Lu#, Xue Gong, Ludi Qin, Zhenyang Zhong, Zhenghua An*, Lidong Chen and Wei Lu*,   Direct observation of hot-electron-enhanced thermoelectric effects in silicon nanodevi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14, 3731 (2023) 

5. Bimu Yao, Y. S. Gui, J.W. Rao, S. Kaur, X.S. Chen, W. Lu*, Y. Xiao, H. Guo, K.-P. Marzlin & C.M. Hu*: "Cooperative polariton dynamics in feedback-coupled caviti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8, 1437 (2017).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新闻报道).

6. Jinwei Rao*, C. Y. Wang, Bimu Yao*, Z. J. Chen, K. X. Zhao, and Wei Lu*, "Meterscale strong coupling between magnons and photons",  Phys. Rev. Lett. 131, 106702 (2023). (上海科技大学新闻报道,New Optics 报道)

7. Qianchun Weng*, Le Yang, Zhenghua An*, Pingping Chen, Alexander Tzalenchuk, Wei Lu* and Susumu Komiyama,  Quasiadiabatic electron transport in room temperature nanoelectronic devices induced by hot-phonon bottleneck,  Nature Communications, 12(1), 4752 (2021).

8. Xutao Zhang, Ruixuan Yi, Nikita Gagrani, Ziyuan Li, Fanlu Zhang, Xuetao Gan*, Xiaomei Yao, Xiaoming Yuan, Naiyin Wang, Jianlin Zhao, Pingping Chen*, Wei Lu*, Lan Fu, Hark Hoe Tan, and Chennupati Jagadish, Ultralow Threshold, Single-Mode InGaAs/GaAs Multiquantum Disk Nanowire Lasers, ACS Nano, 15, 5, 9126–9133 (2021).

9. Hailu Wang, Fang Wang, Hui Xia*, Peng Wang, Tianxin Li, Juzhu Li, Zhen Wang, Jiamin Sun, Peisong Wu, Jiafu Ye, Qiandong Zhuang, Zaixing Yang, Lan Fu, Weida Hu*, Xiaoshuang Chen*, Wei Lu*, Direct observation and manipulation of hot electrons at room temperature,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8.9: nwaa295 (2021).

10. Yushuang Zhang, Shaowei Wang, Shula Chen, Qinglin Zhang, Xiao Wang, Xiaoli Zhu, Xuehong Zhang, Xing Xu, Tiefeng Yang, Mai He, Xin Yang, Ziwei Li, Xu Chen, Mingfei Wu, Yuerui Lu, Renmin Ma, Wei Lu* and Anlian Pan*, Wavelength-Tunable Mid-Infrared Lasing from 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s, Advanced Materials, 32(17), 1808319 (2020).

11. Xutao Zhang, Hai Huang, Xiaomei Yao, Ziyuan Li, Chen Zhou, Xu Zhang, Pingping Chen*, Lan Fu, Xiaohao Zhou, Jianlu Wang, Weida Hu, Wei Lu*, Jin Zou, Hark Hoe Tan, and Chennupati Jagadish, Ultrasensitive Mid-wavelength Infrared Photodetection Based on a Single InAs Nanowire, ACS Nano, 13, 3, 3492–3499(2019).

12. Wenjin Luo, Qianchun Weng, Mingsheng Long, Peng Wang, Fan Gong, Hehai Fang, Man Luo, Wenjuan Wang, Zhen Wang, Dingshan Zheng, Weida Hu*, Xiaoshuang Chen, and Wei Lu*, Room-Temperature Single-Photon Detector Based on Single Nanowire, Nano letters, 18(9), 5439-5445 (2018).

13. Wei Lu, J Tuchendler, von Ortenberg M, JP Renard, "Direct observation of the Haldane gap in NENP by far-infrared spectroscopy in high magnetic fields" Phys. Rev. Lett. 67, 3716 (1991)

14. Qian Li, ZhiFeng Li, Ning Li, XiaoShuang Chen, PingPing Chen, XueChu Shen and Wei Lu*, "High-polarization-discriminating infrared detection using a single quantum well sandwiched in plasmonic micro-cavity", Scientific reports, 4(1): 6332, (2014). 

15. Hailu Wang, Hui Xia*, Yaqian Liu, Yue Chen, Runzhang Xie, Zhen Wang, Peng Wang, Jinshui Miao, Fang Wang, Tianxin Li, Lan Fu, Piotr Martyniuk, Jianbin Xu, Weida Hu*, Wei Lu*,  "Room-temperature low-threshold avalanche effect in stepwise van-der-Waals homojunction photodiodes ", Nat Commun, 29;15(1):3639, (2024)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 1 ) 红外物理:基于微结构的红外光电调控新效应及其空间应用研究, 负责人, 国家任务, 2016-01--2021-12
( 2 ) 上海市光学功能膜与检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负责人, 地方任务, 2016-04--2019-03
( 3 ) 光电联合调控的InP基雪崩光电二极管单光子探测器, 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计划, 2016-08--2020-07
( 4 ) 二维材料非平衡输运的超分辨红外成像研究, 负责人, 国家任务, 2017-01--2021-12
( 5 ) 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 低维半导体异质结构光电探测材料及器件验证研究, 负责人, 国家任务, 2016-07--2020-12
( 6 ) 固体中的非平衡态电子研究, 负责人, 地方任务, 2018-12--2021-11
( 7 ) 被动式近场红外显微镜的研制, 负责人, 国家任务, 2015-01--2019-12
( 8 ) 面向红外芯片的光谱与界面 功能关系研究的多尺度表征系统, 负责人, 国家任务, 2023-01--2027-12

指导学生

已指导学生

夏长生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刘平  博士研究生  070207-光学  

江俊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郭方敏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甄红楼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蔡炜颖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周孝好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熊大元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汤乃云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王金斌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李宁  博士研究生  070207-光学  

钟红梅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孙立忠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郭旭光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陈贵宾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潘梅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陈益栋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周旭昌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王少伟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缪中林  博士研究生  070207-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全知觉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段鹤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周梅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王茺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何瑜怀  硕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崔昊杨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李亚军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侯颖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刘昭麟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杨希峰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马法君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马丽丽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陈洪波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李为军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王良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殷豪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王旺平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殷菲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张燕辉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董瑞斌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王健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林乐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程立文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许中园  博士研究生  080901-物理电子学  

王晓东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曾巧玉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卢振宇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刘希辉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陈飞良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冀若楠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刘星星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王晗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温洁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陶鹏程  硕士研究生  0774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周大明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聂晓飞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李彦涛  硕士研究生  0774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杜磊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张旭涛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周玉伟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方河海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骆文锦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崔壮壮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赵新潮  博士研究生  070205-凝聚态物理  

诸毅诚  博士研究生  070205-凝聚态物理  

郭子路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刘清权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沈金勇  硕士研究生  085400-电子信息  

祁雨菲  硕士研究生  085400-电子信息  

玄志一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现指导学生

罗杰星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金融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布勇浩  博士研究生  070205-凝聚态物理  

马嘉骏  硕士研究生  085400-电子信息  

钟犁画  博士研究生  070205-凝聚态物理  

罗辉明  硕士研究生  070205-凝聚态物理  

叶韬  博士研究生  070207-光学  

万珍珍  硕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陈姝瑶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胡焕东  博士研究生  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