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张佳静 女 人文学院
电子邮件: zjj@ucas.ac.cn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邮政编码: 100190
电子邮件: zjj@ucas.ac.cn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邮政编码: 100190
研究领域
地图学史、地学史、中国近现代科技史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
071200-科学技术史
招生方向
近现代科技史,地图学史,地学史
教育背景
2010-09--2013-07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理学博士
2006-09--2009-07 陕西师范大学 理学硕士
2002-09--2006-07 西安文理学院 理学学士
2006-09--2009-07 陕西师范大学 理学硕士
2002-09--2006-07 西安文理学院 理学学士
学历
研究生
学位
理学博士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
2021-12~现在, 中国科学院大学, 副教授
2015-08~2021-12,中国科学院大学, 讲师
2013-07~2015-07,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015-08~2021-12,中国科学院大学, 讲师
2013-07~2015-07,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社会兼职
2020-05-01-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边海地图工作委员会, 委员
2017-11-01-今,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技人物研究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2017-11-01-今,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技人物研究专业委员会, 秘书长
教授课程
世界探险史
自然辩证法概论
科学通史:科学人物
科学通史
自然辩证法概论(东区)
科学通史-中国近现代
大学写作
中国古代史讲座
科学家的社会角色
地图与文明
自然辩证法概论
科学通史:科学人物
科学通史
自然辩证法概论(东区)
科学通史-中国近现代
大学写作
中国古代史讲座
科学家的社会角色
地图与文明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
[1] Zhang Jiajing. From Fenye to Latitude and Longitude: The Adjustment and Renewal of the Positioning System in Chinese Local Gazetteers during Qing Dynasty. HOST[J]. 2024, 第 1 作者18(1): 86-114, https://doaj.org/article/4e4a0f0322fb4c20be6e6ef5f455e51b.
[2] 张佳静. The Art of Compromise: New Maps in Local Gazetteers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Isis[J]. 2022, 第 1 作者113(4): 829-840, https://doi.org/10.1086/722360.
[3] 张佳静. 一部 20 世纪的地图技术史——《地图之后:20 世纪的地图学、导航和领土转变》简介与简评. 地图研究[J]. 2022, 第 1 作者2: 211-217,
[4] 张佳静. 明清时期“天下总图”中投影地图的临摹与绘制. 自然科学史研究[J]. 2022, 第 1 作者41(3): 322-340,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08469541.
[5] 张佳静. Panoramic: ancient Chinese maps on the world sta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tography[J]. 2021, 第 1 作者3(4): 1-2, https://doi.org/10.1080/23729333.2021.1930917.
[6] Chen, ShihPei, Hammond, Kenneth J, Gerritsen, Anne, Wu, Shellen, Zhang, Jiajing. Local Gazetteers Research Tools: Overview and Research Applic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Y[J]. 2020, 第 5 作者4(2): 544-558, https://doi.org/10.1017/jch.2020.26.
[7] 张佳静. Science and national defence: Special editions on the National Defence Science Movement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Cultures of Science[J]. 2020, 第 1 作者3(3): 168-185, https://doi.org/10.1177/2096608320960239.
[8] 张佳静. 张相文对中国近代地理学的贡献. 今日科苑[J]. 2019, 第 1 作者25-32,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002603457.
[9] 张佳静. 地图学中“晕渲法”一词的来源与确定. 中国科技术语[J]. 2018, 第 1 作者20(4): 63-68,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676132220.
[10] 张佳静. 科技人物研究的新起点: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科技人物研究分会场活动综述. 今日科苑[J]. 2018, 第 1 作者63-71,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000958443.
[11] 张佳静. 地图晕渲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应用.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18, 第 1 作者39(4): 414-426,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6100191722.
[12] 常欢, 吕瑞花, 张佳静. 学术谱系内合作网络研究——以刘东生为核心的第四纪学术谱系为例. 情报理论与实践[J]. 2016, 第 3 作者39(4): 14-19, 10.16353/j.cnki.1000-7490.2016.04.003.
[13] 王一帆, 张佳静. 同治初年江南地区地形测绘研究.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16, 第 2 作者174-188,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90717583504849544850484852.
[14] 张佳静. “等高线”一词的来源与确定. 中国科技术语[J]. 2015, 第 1 作者17(4): 44-48,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666534760.
[15] 张佳静. 西方等高线法在晚清时期的传入与发展.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15, 第 1 作者36(4): 424-440,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667673984.
[16] 张藜, 张佳静. 图史与中国现代科学史研究的社会功能——“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综述.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14, 第 2 作者35(2): 207-220,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50207723.
[17] 张佳静. 新旧交替时代的象征:“辫子画圆图”溯源.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14, 第 1 作者35(4): 433-438,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663760774.
[18] 张佳静. 墨卡托投影在晚清的应用与传播.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2013, 第 1 作者19(2): 30-36,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45961036.
[19] 张佳静. 地图晕滃法在中国的传播与流变.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13, 第 1 作者34(4): 485-501,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48094971.
[20] 张佳静. 地图学中“晕滃法”一词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科技术语[J]. 2013, 第 1 作者15(2): 61-63+10, http://www.term.org.cn/CN/10.3969/j.issn.1673-8578.2013.02.021.
[2] 张佳静. The Art of Compromise: New Maps in Local Gazetteers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Isis[J]. 2022, 第 1 作者113(4): 829-840, https://doi.org/10.1086/722360.
[3] 张佳静. 一部 20 世纪的地图技术史——《地图之后:20 世纪的地图学、导航和领土转变》简介与简评. 地图研究[J]. 2022, 第 1 作者2: 211-217,
[4] 张佳静. 明清时期“天下总图”中投影地图的临摹与绘制. 自然科学史研究[J]. 2022, 第 1 作者41(3): 322-340,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08469541.
[5] 张佳静. Panoramic: ancient Chinese maps on the world sta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tography[J]. 2021, 第 1 作者3(4): 1-2, https://doi.org/10.1080/23729333.2021.1930917.
[6] Chen, ShihPei, Hammond, Kenneth J, Gerritsen, Anne, Wu, Shellen, Zhang, Jiajing. Local Gazetteers Research Tools: Overview and Research Applic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Y[J]. 2020, 第 5 作者4(2): 544-558, https://doi.org/10.1017/jch.2020.26.
[7] 张佳静. Science and national defence: Special editions on the National Defence Science Movement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Cultures of Science[J]. 2020, 第 1 作者3(3): 168-185, https://doi.org/10.1177/2096608320960239.
[8] 张佳静. 张相文对中国近代地理学的贡献. 今日科苑[J]. 2019, 第 1 作者25-32,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002603457.
[9] 张佳静. 地图学中“晕渲法”一词的来源与确定. 中国科技术语[J]. 2018, 第 1 作者20(4): 63-68,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676132220.
[10] 张佳静. 科技人物研究的新起点: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科技人物研究分会场活动综述. 今日科苑[J]. 2018, 第 1 作者63-71,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000958443.
[11] 张佳静. 地图晕渲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应用.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18, 第 1 作者39(4): 414-426,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6100191722.
[12] 常欢, 吕瑞花, 张佳静. 学术谱系内合作网络研究——以刘东生为核心的第四纪学术谱系为例. 情报理论与实践[J]. 2016, 第 3 作者39(4): 14-19, 10.16353/j.cnki.1000-7490.2016.04.003.
[13] 王一帆, 张佳静. 同治初年江南地区地形测绘研究.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16, 第 2 作者174-188,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90717583504849544850484852.
[14] 张佳静. “等高线”一词的来源与确定. 中国科技术语[J]. 2015, 第 1 作者17(4): 44-48,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666534760.
[15] 张佳静. 西方等高线法在晚清时期的传入与发展.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15, 第 1 作者36(4): 424-440,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667673984.
[16] 张藜, 张佳静. 图史与中国现代科学史研究的社会功能——“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综述.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14, 第 2 作者35(2): 207-220,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50207723.
[17] 张佳静. 新旧交替时代的象征:“辫子画圆图”溯源.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14, 第 1 作者35(4): 433-438,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663760774.
[18] 张佳静. 墨卡托投影在晚清的应用与传播.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2013, 第 1 作者19(2): 30-36,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45961036.
[19] 张佳静. 地图晕滃法在中国的传播与流变.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13, 第 1 作者34(4): 485-501,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48094971.
[20] 张佳静. 地图学中“晕滃法”一词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科技术语[J]. 2013, 第 1 作者15(2): 61-63+10, http://www.term.org.cn/CN/10.3969/j.issn.1673-8578.2013.02.021.
发表著作
(1) 地图的文明史, 商务印书馆, 2016-10, 第 2 作者
(2) 《跨越时代的百位中国科学家》(第一册),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01, 第 1 作者
(3) 黄土情缘:刘东生口述自传,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7-03, 第 1 作者
(4) 揭开黄土的奥秘:刘东生的故事,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9-11, 第 1 作者
(5) 地图3000年, 中信出版社, 2021-01, 第 1 作者
(6) 科学家励志故事系列丛书:第二册,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11, 第 1 作者
(7) 伟大的探险之旅,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2-04, 第 1 作者
(2) 《跨越时代的百位中国科学家》(第一册),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01, 第 1 作者
(3) 黄土情缘:刘东生口述自传,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7-03, 第 1 作者
(4) 揭开黄土的奥秘:刘东生的故事,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9-11, 第 1 作者
(5) 地图3000年, 中信出版社, 2021-01, 第 1 作者
(6) 科学家励志故事系列丛书:第二册,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11, 第 1 作者
(7) 伟大的探险之旅,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2-04, 第 1 作者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 1 ) 西方地图投影在中国的传入与应用(1608—1934), 主持, 部委级, 2015-12--2017-12
( 2 ) 鞠躬学术成长资料采集, 主持, 国家级, 2016-06--2022-12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30年发展历程研究, 参与, 国家级, 2014-05--2016-04
( 4 ) 清末地理大测绘与中国近代边界的形成研究, 参与, 国家级, 2016-06--2019-12
( 5 ) 水情、水志与水法:清代黄河洪涝灾害预警机制研究, 参与, 国家级, 2013-05--2016-12
( 6 ) 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参与, 国家级, 2011-01--2016-12
( 7 ) 文物保护科技领域技术路线图预研究, 参与, 国家级, 2012-04--2013-04
( 8 ) 中国科学院院史编研, 参与, 部委级, 2017-01--2018-01
( 9 ) 中国科学院院史馆改造, 参与, 部委级, 2018-01--2020-12
( 10 ) 2016年采集工程特藏室资料整理与日常维护, 主持, 国家级, 2016-06--2023-12
( 11 ) 2018年采集工程特藏室资料整理与日常维护, 主持, 国家级, 2018-06--2019-05
( 12 ) 2019年采集工程特藏室资料整理与中国科学报印刻专刊稿件审核, 主持, 国家级, 2019-06--2023-12
( 13 ) 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普工作的历程与政策研究(1949-2019), 参与, 院级, 2019-08--2020-07
( 14 ) 大数据视野下的中国地图学科学化历程:以近代方志地图为例, 主持, 市地级, 2019-05--2020-12
( 15 ) 中国科学院院史编研, 参与, 部委级, 2016-01--2017-01
( 16 ) 中国传统地图绘制方法系统研究, 参与, 国家级, 2022-01--2026-12
( 17 ) 2020年中国科学院院史编纂和研究, 参与, 部委级, 2020-09--2023-12
( 2 ) 鞠躬学术成长资料采集, 主持, 国家级, 2016-06--2022-12
(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30年发展历程研究, 参与, 国家级, 2014-05--2016-04
( 4 ) 清末地理大测绘与中国近代边界的形成研究, 参与, 国家级, 2016-06--2019-12
( 5 ) 水情、水志与水法:清代黄河洪涝灾害预警机制研究, 参与, 国家级, 2013-05--2016-12
( 6 ) 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参与, 国家级, 2011-01--2016-12
( 7 ) 文物保护科技领域技术路线图预研究, 参与, 国家级, 2012-04--2013-04
( 8 ) 中国科学院院史编研, 参与, 部委级, 2017-01--2018-01
( 9 ) 中国科学院院史馆改造, 参与, 部委级, 2018-01--2020-12
( 10 ) 2016年采集工程特藏室资料整理与日常维护, 主持, 国家级, 2016-06--2023-12
( 11 ) 2018年采集工程特藏室资料整理与日常维护, 主持, 国家级, 2018-06--2019-05
( 12 ) 2019年采集工程特藏室资料整理与中国科学报印刻专刊稿件审核, 主持, 国家级, 2019-06--2023-12
( 13 ) 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普工作的历程与政策研究(1949-2019), 参与, 院级, 2019-08--2020-07
( 14 ) 大数据视野下的中国地图学科学化历程:以近代方志地图为例, 主持, 市地级, 2019-05--2020-12
( 15 ) 中国科学院院史编研, 参与, 部委级, 2016-01--2017-01
( 16 ) 中国传统地图绘制方法系统研究, 参与, 国家级, 2022-01--2026-12
( 17 ) 2020年中国科学院院史编纂和研究, 参与, 部委级, 2020-09--2023-12
参与会议
(1)Longitude and Latitude of Local Gazetteer Maps in the Qing Dynasty—Analysis based on LoGaRT Database 2021-04-22
(2)Technology, In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Western Technology in Gazetteer Maps from Late Qing and Republican China 第11届国际亚洲研究学者大会 2019-07-16
(3)Spreading and Applying of the Hill Shading Method in Cartography in Modern China 第17届国际历史地理学者大会 2018-07-15
(4)口述史视角下的科学家传记写作——以<刘东生口述自传>整理为例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术首届学术年会 2017-11-25
(5)地图晕渲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应用 第二届古地图学术研讨会 2017-10-14
(6)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movement in China in World War II 第25届国际科学史大会 2017-07-23
(7)“No Science, No National Defense”:the Historical Impact of the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movement of China from 1941 to 1949 第7届欧洲科学史学会年会 2016-09-21
(8)The Int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tour Method in Late Qing Dynasty 第14届国际东亚科学史会议 2015-07-05
(9)Transmission and Development of Western Map Projection Technology through China since late-Ming Dynasty 第3届中外技术交流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2-11-05
(10)The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in University in the earlier Republic of China 第13届国际东亚科学史会议 2011-07-25
(2)Technology, In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Western Technology in Gazetteer Maps from Late Qing and Republican China 第11届国际亚洲研究学者大会 2019-07-16
(3)Spreading and Applying of the Hill Shading Method in Cartography in Modern China 第17届国际历史地理学者大会 2018-07-15
(4)口述史视角下的科学家传记写作——以<刘东生口述自传>整理为例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术首届学术年会 2017-11-25
(5)地图晕渲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应用 第二届古地图学术研讨会 2017-10-14
(6)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movement in China in World War II 第25届国际科学史大会 2017-07-23
(7)“No Science, No National Defense”:the Historical Impact of the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movement of China from 1941 to 1949 第7届欧洲科学史学会年会 2016-09-21
(8)The Int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tour Method in Late Qing Dynasty 第14届国际东亚科学史会议 2015-07-05
(9)Transmission and Development of Western Map Projection Technology through China since late-Ming Dynasty 第3届中外技术交流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2-11-05
(10)The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in University in the earlier Republic of China 第13届国际东亚科学史会议 2011-07-25
合作情况
项目协作单位
2018年7月至今,与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史所合作,参与该所国际合作项目'Tu' in Local Gazetteers,与美国、英国、德国数位学者合作,参与中国地方志数据库LoGaRT的建设,并利用LoGaRT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