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刘晓 男 博导 人文学院
电子邮件: liuxiao@ucas.ac.cn
通信地址: 中关村东路55号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转
邮政编码:
电子邮件: liuxiao@ucas.ac.cn
通信地址: 中关村东路55号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转
邮政编码:
研究领域
近现代科技史
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世界科技史
科学文化/科技与社会
招生信息
招生专业
071200-科学技术史
招生方向
近现代科学史
世界科技史/中外科技交流
科学文化/科技与社会
世界科技史/中外科技交流
科学文化/科技与社会
教育背景
2014-04--2016-09 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李氏基金) 李氏基金访问学者
2008-06--2008-11 法国科研中心REHSEIS小组,巴黎 博士后
2004-09--2007-06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理学博士学位
2008-06--2008-11 法国科研中心REHSEIS小组,巴黎 博士后
2004-09--2007-06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工作简历
2023-01~现在, 中国科学院大学, 人文学院院务委员,科学技术史系副主任,《科学文化评论》副主编
2017-12~现在, 中国科学院大学, 人文学院教授,院长助理,《科学文化评论》编辑部主任
2017-09~2017-10,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 访问学者
2015-08~2017-12,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副教授,院长助理,《科学文化评论》编辑部主任
2010-03~2015-07,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07-07~2010-02,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017-12~现在, 中国科学院大学, 人文学院教授,院长助理,《科学文化评论》编辑部主任
2017-09~2017-10,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 访问学者
2015-08~2017-12,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副教授,院长助理,《科学文化评论》编辑部主任
2010-03~2015-07,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07-07~2010-02,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社会兼职
2024-08-01-今,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
2023-08-01-今,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现代科技史专委会, 秘书长
2023-01-01-今,《科学文化评论》, 副主编
2019-10-26-2024-12-31,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理事
2018-06-10-今,李约瑟研究所之友联谊会, 秘书长
2016-04-07-今,《中国科技史杂志》, 编辑部主任
2013-04-22-今,“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 理事
2010-01-01-今,《科学文化评论》编辑部, 编辑部主任
2023-08-01-今,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现代科技史专委会, 秘书长
2023-01-01-今,《科学文化评论》, 副主编
2019-10-26-2024-12-31,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理事
2018-06-10-今,李约瑟研究所之友联谊会, 秘书长
2016-04-07-今,《中国科技史杂志》, 编辑部主任
2013-04-22-今,“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 理事
2010-01-01-今,《科学文化评论》编辑部, 编辑部主任
教授课程
科学史导论
近现代科技史文献研讨
科学通史原著精读
科学技术通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科学通史:专题
中东欧二十世纪科技史话
科学通史
科学技术通史原著精读(专业课)
科学技术通史原著精读
科学通史原著精读(研讨课)
科学通史-近代科学起源
核武器与二十世纪
近现代科技史文献研讨
科学通史原著精读
科学技术通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科学通史:专题
中东欧二十世纪科技史话
科学通史
科学技术通史原著精读(专业课)
科学技术通史原著精读
科学通史原著精读(研讨课)
科学通史-近代科学起源
核武器与二十世纪
出版信息
发表论文
[1] 刘晓. 万里风霜处处家:李约瑟眼中的中国现代科学. 中华读书报[J]. 2024, 第 1 作者
[2] 黄继辉, 刘晓. 卢梭对科学及文艺的自然主义思考. 当代文坛[J]. 2024, 第 2 作者 通讯作者 177-184,
[3] 刘晓. 何泽慧先生学术生涯中的攻坚克难精神. 现代物理知识[J]. 2024, 第 1 作者36(2): 1-7,
[4] 刘晓, 杨柳, 吴亮其. 科学技术,鉴古开新——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2023 年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24, 第 1 作者45(1): 180-184,
[5] 彭华, 刘晓. 1972年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访美及其意义.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24, 第 2 作者 通讯作者 45(2): 281-293,
[6] 康丽婷, 刘晓. 学术共同体与学术期刊的互动——以《遗传学集刊》的演进为例.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2024, 第 2 作者 通讯作者 null(null):
[7] 刘晓, 孙萌萌.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现代科技史专业委员会成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中国现代科技史”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23, 第 1 作者44(4): 633-636+647,
[8] 奉湘宁, 刘晓. 冷战初期的国际科技交往——日内瓦和平利用原子能会议与中国.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23, 第 2 作者 通讯作者 44(2): 274-286,
[9] 王晓雪, 刘晓. 谈判与突破:20世纪80年代中美关于遥感卫星地面站合作的谈判与经验[J].,2023(06):17-26.. 北京党史[J]. 2023, 第 2 作者17-26,
[10] 刘晓. 科学史专业如何“以译代读”. 中国科学报[J]. 2023, 第 1 作者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3/4/374186.shtm.
[11] 刘晓. 李约瑟眼中的战时中国科技力量. 科学文化评论[J]. 2023, 第 1 作者11-22,
[12] 刘畅, 刘晓. 100年来,中国融入“科学全球化”的努力——专访中国科学院大学刘晓教授. 三联生活周刊[J]. 2022, 第 2 作者74-77,
[13] 刘晓. 可盐可甜——科学前辈的毕业论文致谢. 中国科学报[J]. 2022, 第 1 作者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2/6/369796.shtm.
[14] 安德鲁·埃德, 刘晓. 技术的定义与思考. 科学文化评论[J]. 2022, 第 2 作者19(6):
[15] 吴晓斌, 刘晓. 中国科学院早期国际合作职能研究 以联络机构的演变为中心(1949—1955). 科学文化评论[J]. 2021, 第 2 作者18(5): 45-61,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00002GCDKB5O7JP0MNDO4JP1MJR.
[16] 刘晓, 王洋. J.G.克劳瑟:从科学记者到科学史家.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20, 第 1 作者41(4): 572-586,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04359784.
[17] 刘晓. 李约瑟在李庄. 民间影像(9). 2019, 第 1 作者
[18] 刘晓. 中国参与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的早期历程(1945-1950). 自然辩证法通讯[J]. 2019, 第 1 作者73-81,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90826684504849574851484857.
[19] 刘晓. 核子技术、科学合作与世界和平——重审三分裂与四分裂的发现. 法国汉学[J]. 2019, 第 1 作者
[20] 李约瑟. 科学的地位 以及战后世界组织中的国际科学合作. 科学文化评论[J]. 2018, 15(1): 21-54,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674998536.
[21] 刘晓. 赵承嘏与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J]. 2016, 第 1 作者46(7): 890-896, https://www.sciengine.com/doi/10.1360/N052015-0372-160007.
[22] 刘晓.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1955—1956年西塞尔·鲍威尔教授的亚洲行.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16, 第 1 作者358-372,397,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90717583504849544851484857.
[23] 刘晓. 高聚有机皆化境——黄志镗院士. 中国科学报 2016-08-29. 2016, 第 1 作者
[24] 刘晓, 胡晓菁. 其行如玉其道大光——王大珩与英国光学. 物理[J]. 2015, 第 1 作者44(6): 390-397, http://www.wuli.ac.cn/cn/article/doi/10.7693/wl20150606.
[25] 刘晓. 科学的传统与创新——何泽慧先生百年诞辰纪念. 物理[J]. 2014, 第 1 作者43(12): 826-831, http://www.wuli.ac.cn/cn/article/doi/10.7693/wl20141207.
[26] 刘晓. 李石曾的功绩和局限. 中国科学报 20140602. 2014, 第 1 作者
[27] 刘晓. 北平研究院为何被遗忘. 中国科学报 2014-6-6. 2014, 第 1 作者
[28] 法米罗, 刘晓. [译]法米罗. 宿将还山——丘吉尔和他的核科学家. 科学文化评论[J]. 2014, 第 2 作者
[29] 百年泽慧. 中国科学报[J]. 2014, 本文收入《跨越时代的百位中国科学家(第四册)》2017.
[30] 刘晓. 中国科学院建院初期的科研机构调整工作.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13, 第 1 作者34(3): 301-315,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47343848.
[31] 刘晓. 宇宙线研究在中国——纪念宇宙线发现100周年. 科学文化评论[J]. 2012, 第 1 作者9(6): 74-89,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44996415.
[32] 刘晓, 李斌. 世界社与辛亥革命. 自然辩证法通讯[J]. 2011, 第 1 作者33(5): 31-35,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39369893.
[33] 刘晓. 何泽慧先生和她的科学救国之梦. 科学文化评论[J]. 2011, 第 1 作者8(3): 117-123,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558698.
[34] 刘晓. 北平研究院的学术会议及会员制度.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10, 第 1 作者31(1): 26-42,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33188752.
[35] 刘晓. 李石曾与北平研究院的建立.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0, 第 1 作者
[36] 刘晓. 拿破仑对法国科学技术研究的推动.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 第 1 作者
[37] 刘晓. 佛罗伦萨科学史博物馆掠影. 科学文化评论[J]. 2009, 第 1 作者123-127,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29783827.
[38] 董钻, 刘晓. 中国第一部大豆专著. 大豆科学[J]. 2009, 第 2 作者
[39] 刘晓. 李石曾的桃花源1918--1937年北京西山的乡村教育和建设试验. 科学文化评论[J]. 2009, 第 1 作者19-33,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31068357.
[40] 刘晓, 彭云. 北平研究院“新生”. 科学新闻[J]. 2009, 第 1 作者22-25,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31754938.
[41] 刘晓. 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掠影. 科学文化评论[J]. 2009, 第 1 作者124-128,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32051146.
[42] 刘晓. 美国贝尔实验室掠影. 科学文化评论[J]. 2008, 第 1 作者5(4): 122-128,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28011791.
[43] 刘晓. 李石曾与中华民国大学院.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08, 第 1 作者29(2): 144-154,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27513310.
[44] 朗达·豪本, 刘晓. 互联网的国际和科学起源及网民的出现. 科学文化评论[J]. 2008, 第 2 作者5(2): 77-85,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27341693.
[45] 刘晓, 郝刘祥. 美国芝加哥大学简介. 科学文化评论[J]. 2007, 第 1 作者119-125,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675888780200706013.
[46] 刘晓. 巴黎科学院掠影. 科学文化评论[J]. 2007, 第 1 作者121-128,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675888780200704011.
[47] 刘晓. 李石曾与近代学术界留法派的形成. 科学文化评论[J]. 2007, 第 1 作者4(3): 51-73,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588860.
[48] 刘晓. 从李书华与李约瑟的通信看战时中英科学合作.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2007, 第 1 作者13(3): 49-52,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588857.
[49] 霍尔顿, 刘晓. 爱因斯坦的第三乐园. 科学文化评论[J]. 2004, 第 2 作者21-32,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1001086826.
[50] 刘晓.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史学实践--评夏平与沙弗尔的《利维坦与空气泵--霍布斯、波义耳与实验活动》. 科学文化评论[J]. 2004, 第 1 作者115-125,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10926203.
[51] 刘晓. 科技发展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泰山学院学报[J]. 2003, 第 1 作者3-5,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610790.
[2] 黄继辉, 刘晓. 卢梭对科学及文艺的自然主义思考. 当代文坛[J]. 2024, 第 2 作者 通讯作者 177-184,
[3] 刘晓. 何泽慧先生学术生涯中的攻坚克难精神. 现代物理知识[J]. 2024, 第 1 作者36(2): 1-7,
[4] 刘晓, 杨柳, 吴亮其. 科学技术,鉴古开新——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2023 年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24, 第 1 作者45(1): 180-184,
[5] 彭华, 刘晓. 1972年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访美及其意义.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24, 第 2 作者 通讯作者 45(2): 281-293,
[6] 康丽婷, 刘晓. 学术共同体与学术期刊的互动——以《遗传学集刊》的演进为例.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2024, 第 2 作者 通讯作者 null(null):
[7] 刘晓, 孙萌萌.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现代科技史专业委员会成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中国现代科技史”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23, 第 1 作者44(4): 633-636+647,
[8] 奉湘宁, 刘晓. 冷战初期的国际科技交往——日内瓦和平利用原子能会议与中国.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23, 第 2 作者 通讯作者 44(2): 274-286,
[9] 王晓雪, 刘晓. 谈判与突破:20世纪80年代中美关于遥感卫星地面站合作的谈判与经验[J].,2023(06):17-26.. 北京党史[J]. 2023, 第 2 作者17-26,
[10] 刘晓. 科学史专业如何“以译代读”. 中国科学报[J]. 2023, 第 1 作者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3/4/374186.shtm.
[11] 刘晓. 李约瑟眼中的战时中国科技力量. 科学文化评论[J]. 2023, 第 1 作者11-22,
[12] 刘畅, 刘晓. 100年来,中国融入“科学全球化”的努力——专访中国科学院大学刘晓教授. 三联生活周刊[J]. 2022, 第 2 作者74-77,
[13] 刘晓. 可盐可甜——科学前辈的毕业论文致谢. 中国科学报[J]. 2022, 第 1 作者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2/6/369796.shtm.
[14] 安德鲁·埃德, 刘晓. 技术的定义与思考. 科学文化评论[J]. 2022, 第 2 作者19(6):
[15] 吴晓斌, 刘晓. 中国科学院早期国际合作职能研究 以联络机构的演变为中心(1949—1955). 科学文化评论[J]. 2021, 第 2 作者18(5): 45-61,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00002GCDKB5O7JP0MNDO4JP1MJR.
[16] 刘晓, 王洋. J.G.克劳瑟:从科学记者到科学史家.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20, 第 1 作者41(4): 572-586,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04359784.
[17] 刘晓. 李约瑟在李庄. 民间影像(9). 2019, 第 1 作者
[18] 刘晓. 中国参与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的早期历程(1945-1950). 自然辩证法通讯[J]. 2019, 第 1 作者73-81,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90826684504849574851484857.
[19] 刘晓. 核子技术、科学合作与世界和平——重审三分裂与四分裂的发现. 法国汉学[J]. 2019, 第 1 作者
[20] 李约瑟. 科学的地位 以及战后世界组织中的国际科学合作. 科学文化评论[J]. 2018, 15(1): 21-54,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674998536.
[21] 刘晓. 赵承嘏与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J]. 2016, 第 1 作者46(7): 890-896, https://www.sciengine.com/doi/10.1360/N052015-0372-160007.
[22] 刘晓.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1955—1956年西塞尔·鲍威尔教授的亚洲行.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16, 第 1 作者358-372,397,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90717583504849544851484857.
[23] 刘晓. 高聚有机皆化境——黄志镗院士. 中国科学报 2016-08-29. 2016, 第 1 作者
[24] 刘晓, 胡晓菁. 其行如玉其道大光——王大珩与英国光学. 物理[J]. 2015, 第 1 作者44(6): 390-397, http://www.wuli.ac.cn/cn/article/doi/10.7693/wl20150606.
[25] 刘晓. 科学的传统与创新——何泽慧先生百年诞辰纪念. 物理[J]. 2014, 第 1 作者43(12): 826-831, http://www.wuli.ac.cn/cn/article/doi/10.7693/wl20141207.
[26] 刘晓. 李石曾的功绩和局限. 中国科学报 20140602. 2014, 第 1 作者
[27] 刘晓. 北平研究院为何被遗忘. 中国科学报 2014-6-6. 2014, 第 1 作者
[28] 法米罗, 刘晓. [译]法米罗. 宿将还山——丘吉尔和他的核科学家. 科学文化评论[J]. 2014, 第 2 作者
[29] 百年泽慧. 中国科学报[J]. 2014, 本文收入《跨越时代的百位中国科学家(第四册)》2017.
[30] 刘晓. 中国科学院建院初期的科研机构调整工作.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13, 第 1 作者34(3): 301-315,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47343848.
[31] 刘晓. 宇宙线研究在中国——纪念宇宙线发现100周年. 科学文化评论[J]. 2012, 第 1 作者9(6): 74-89,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44996415.
[32] 刘晓, 李斌. 世界社与辛亥革命. 自然辩证法通讯[J]. 2011, 第 1 作者33(5): 31-35,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39369893.
[33] 刘晓. 何泽慧先生和她的科学救国之梦. 科学文化评论[J]. 2011, 第 1 作者8(3): 117-123,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558698.
[34] 刘晓. 北平研究院的学术会议及会员制度.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10, 第 1 作者31(1): 26-42,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33188752.
[35] 刘晓. 李石曾与北平研究院的建立.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0, 第 1 作者
[36] 刘晓. 拿破仑对法国科学技术研究的推动.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09, 第 1 作者
[37] 刘晓. 佛罗伦萨科学史博物馆掠影. 科学文化评论[J]. 2009, 第 1 作者123-127,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29783827.
[38] 董钻, 刘晓. 中国第一部大豆专著. 大豆科学[J]. 2009, 第 2 作者
[39] 刘晓. 李石曾的桃花源1918--1937年北京西山的乡村教育和建设试验. 科学文化评论[J]. 2009, 第 1 作者19-33,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31068357.
[40] 刘晓, 彭云. 北平研究院“新生”. 科学新闻[J]. 2009, 第 1 作者22-25,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31754938.
[41] 刘晓. 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掠影. 科学文化评论[J]. 2009, 第 1 作者124-128,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32051146.
[42] 刘晓. 美国贝尔实验室掠影. 科学文化评论[J]. 2008, 第 1 作者5(4): 122-128,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28011791.
[43] 刘晓. 李石曾与中华民国大学院. 中国科技史杂志[J]. 2008, 第 1 作者29(2): 144-154,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27513310.
[44] 朗达·豪本, 刘晓. 互联网的国际和科学起源及网民的出现. 科学文化评论[J]. 2008, 第 2 作者5(2): 77-85,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27341693.
[45] 刘晓, 郝刘祥. 美国芝加哥大学简介. 科学文化评论[J]. 2007, 第 1 作者119-125,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675888780200706013.
[46] 刘晓. 巴黎科学院掠影. 科学文化评论[J]. 2007, 第 1 作者121-128,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675888780200704011.
[47] 刘晓. 李石曾与近代学术界留法派的形成. 科学文化评论[J]. 2007, 第 1 作者4(3): 51-73,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588860.
[48] 刘晓. 从李书华与李约瑟的通信看战时中英科学合作.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2007, 第 1 作者13(3): 49-52, http://www.irgrid.ac.cn/handle/1471x/588857.
[49] 霍尔顿, 刘晓. 爱因斯坦的第三乐园. 科学文化评论[J]. 2004, 第 2 作者21-32,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1001086826.
[50] 刘晓.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史学实践--评夏平与沙弗尔的《利维坦与空气泵--霍布斯、波义耳与实验活动》. 科学文化评论[J]. 2004, 第 1 作者115-125,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10926203.
[51] 刘晓. 科技发展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泰山学院学报[J]. 2003, 第 1 作者3-5, http://lib.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610790.
发表著作
(1) 理解科学,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3-11, 第 3 作者
(2) 卷舒开合任天真——何泽慧传,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05, 第 1 作者
(3) 国立北平研究院简史,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11, 第 1 作者
(4) 何泽慧传,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5-10, 第 2 作者
(5) 丘吉尔的原子弹【译著】, 三联出版社, 2020-06, 第 1 作者
(6) 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译著】, 三联出版社, 2020-07, 第 1 作者
(7) 何泽慧画传,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08, 第 2 作者
(8) 钱三强画传,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08, 第 1 作者
(9) 美国科学史(综合卷)【译著】,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3-03, 第 1 作者
(10) 美国科学史(学科卷)【译著】,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3-03, 第 1 作者
(11) 科学通史——从科学到功用【教辅】, 三联出版社, 2023-08, 第 1 作者
(12) 李约瑟镜头下的战时中国科学,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23-12, 第 1 作者
(13) 世界技术通史【教辅】,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4-08, 第 1 作者
(2) 卷舒开合任天真——何泽慧传,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05, 第 1 作者
(3) 国立北平研究院简史,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11, 第 1 作者
(4) 何泽慧传,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5-10, 第 2 作者
(5) 丘吉尔的原子弹【译著】, 三联出版社, 2020-06, 第 1 作者
(6) 科学家在社会中的角色【译著】, 三联出版社, 2020-07, 第 1 作者
(7) 何泽慧画传,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08, 第 2 作者
(8) 钱三强画传,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08, 第 1 作者
(9) 美国科学史(综合卷)【译著】,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3-03, 第 1 作者
(10) 美国科学史(学科卷)【译著】,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3-03, 第 1 作者
(11) 科学通史——从科学到功用【教辅】, 三联出版社, 2023-08, 第 1 作者
(12) 李约瑟镜头下的战时中国科学,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23-12, 第 1 作者
(13) 世界技术通史【教辅】,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4-08, 第 1 作者
科研活动
科研项目
( 1 ) 老科学家学术资料成长采集工程黄志镗院士小组, 负责人, 国家任务, 2013-11--2016-07
( 2 ) 核时代的中英物理学交流, 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计划, 2015-10--2017-09
( 3 ) 我院对外科技合作问题研究, 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计划, 2017-01--2019-12
( 4 ) 科学文化评论办刊费, 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计划, 2018-04--2019-03
( 5 ) 2018年度优秀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项目-李约瑟镜头下的中国战时科学, 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计划, 2018-12--2020-12
( 6 ) 科学文化评论办刊费, 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计划, 2020-01--2020-12
( 7 ) 中国近现代科学社团与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 负责人, 地方任务, 2020-01--2021-12
( 8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何泽慧院士小组, 负责人, 国家任务, 2010-10--2013-10
( 9 ) 中国现代科学体制化进程中的法国因素, 负责人, 研究所自选, 2012-01--2015-12
( 10 ) 中国科学院院史编研, 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计划, 2019-01--2020-12
( 11 ) 科学文化评论办刊费, 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计划, 2021-01--2021-12
( 12 ) 中国科学院院史编研, 参与, 中国科学院计划, 2020-01--2021-12
( 13 ) 科学事业的开创与科学家精神的形成, 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计划, 2021-09--2023-08
( 14 ) 中国科学院院史编撰与研究, 参与, 中国科学院计划, 2022-06--2023-12
( 15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钱三强院士小组, 参与, 国家任务, 2013-07--2014-12
( 2 ) 核时代的中英物理学交流, 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计划, 2015-10--2017-09
( 3 ) 我院对外科技合作问题研究, 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计划, 2017-01--2019-12
( 4 ) 科学文化评论办刊费, 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计划, 2018-04--2019-03
( 5 ) 2018年度优秀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项目-李约瑟镜头下的中国战时科学, 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计划, 2018-12--2020-12
( 6 ) 科学文化评论办刊费, 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计划, 2020-01--2020-12
( 7 ) 中国近现代科学社团与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 负责人, 地方任务, 2020-01--2021-12
( 8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何泽慧院士小组, 负责人, 国家任务, 2010-10--2013-10
( 9 ) 中国现代科学体制化进程中的法国因素, 负责人, 研究所自选, 2012-01--2015-12
( 10 ) 中国科学院院史编研, 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计划, 2019-01--2020-12
( 11 ) 科学文化评论办刊费, 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计划, 2021-01--2021-12
( 12 ) 中国科学院院史编研, 参与, 中国科学院计划, 2020-01--2021-12
( 13 ) 科学事业的开创与科学家精神的形成, 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计划, 2021-09--2023-08
( 14 ) 中国科学院院史编撰与研究, 参与, 中国科学院计划, 2022-06--2023-12
( 15 )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钱三强院士小组, 参与, 国家任务, 2013-07--2014-12
参与会议
(1)J. G.克劳瑟的科学史纲领与实践 第3届科学技术史学会年会 2019-10-27
(2)The Sino-British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Cold War. July 28, 2017, Rio de Janeiro 第25届国际科学技术史大会,巴西里约热内卢 2017-07-28
(3)杨澄中戴传曾与利物浦大学物理系 第19届全国物理学史学术年会 2017-05-13
(4)冷战早期皇家学会与中国科学院的科技合作 第十四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 2016-11-25
(5)The Physics Communication between Royal Society an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1950s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2016-09-23
(6)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科技通史教学的实践与展望 第六届全国科技史教学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科技编史学论坛 2016-07-26
(7)中国参与早期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的历程,1945-1950 赛先生在中国: 中国科学社成立百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刘晓 2015-10-25
(8)我国参与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的情况——基于居里档案馆发现的史料 第四届中国技术史论坛 刘晓 2015-09-24
(9)从核子技术到世界和平——1956年C. F.鲍威尔教授的亚洲行 第18届物理学史会议 刘晓 2015-08-23
(10)Nuclear Technology, Scientific Cooperation and World Peace: a study based on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sien San-Tsiang and C. F. Powell. 14届东亚科技史会议 刘晓 2015-07-10
(11)从帕格沃什运动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后的国际环境 “中国首次核试及其国际影响”国际学术工作坊 2014-10-22
(2)The Sino-British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Cold War. July 28, 2017, Rio de Janeiro 第25届国际科学技术史大会,巴西里约热内卢 2017-07-28
(3)杨澄中戴传曾与利物浦大学物理系 第19届全国物理学史学术年会 2017-05-13
(4)冷战早期皇家学会与中国科学院的科技合作 第十四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议 2016-11-25
(5)The Physics Communication between Royal Society an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1950s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2016-09-23
(6)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科技通史教学的实践与展望 第六届全国科技史教学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科技编史学论坛 2016-07-26
(7)中国参与早期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的历程,1945-1950 赛先生在中国: 中国科学社成立百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刘晓 2015-10-25
(8)我国参与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的情况——基于居里档案馆发现的史料 第四届中国技术史论坛 刘晓 2015-09-24
(9)从核子技术到世界和平——1956年C. F.鲍威尔教授的亚洲行 第18届物理学史会议 刘晓 2015-08-23
(10)Nuclear Technology, Scientific Cooperation and World Peace: a study based on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sien San-Tsiang and C. F. Powell. 14届东亚科技史会议 刘晓 2015-07-10
(11)从帕格沃什运动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后的国际环境 “中国首次核试及其国际影响”国际学术工作坊 2014-10-22